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65)

作者:六月平生


“既然都要有人和他抢生意的,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如果王怀玉真不想我们也干这个,那他一定会对这个技术保密。最起码不会让我们那么快知道,既然让我们知道了,就表明他不在意这个。”

不得不说梁少和确实说到了王怀玉的想法,蜂窝煤这个东西可以改善西北百姓的生活,保护西北的环境。虽然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但在现阶段没有比他更好的东西可以代替砍伐。

不然王怀玉都不敢想象,等到明年大雨到来,西北怎么用光秃秃的地皮来抵挡。

重要的一个是以现在的技术能开采的基本都是露天煤矿,这样的煤矿就算不开采,下雨的时候也会被冲刷,造成资源浪费。既然是这样不如把它都利用起来。

而技术保密方面,那就更没有必要了。就如两少和说说,只是煤加上黄土,有心的人不到两个月就能摸的透透的了。还不如一开始就大方敞亮的放出来。

以淮安王的态度,然后只会对她好感更高,而这个白送的生意,也可以让对方被动承受她的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梁少河的这一番说法,淮安王也反应过来了。面对王怀玉这种光明正大的阳谋,他确实是拒绝不了。

“那行,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务必赶在其他地方的蜂窝煤出产前,把我们的蜂窝煤推出去。”淮安王道。

梁少和点头应下,抢占先机的重要性不用说他也知道。离开王府头也不回的带上亲卫出去找工了。开采的煤矿也不远,就在淮安府府城的三十里外,原本寸草不生的一座山头,现在长满了人。

招牌来的流民也不要钱,给碗粥喝就能干上一天,而且还对他们感恩戴德。

梁少和知道民心的重要,在招聘流民的时候也会去演讲一番,朴素的语言极具煽动力,再加上偶尔的加餐,让来的流民都活了下来,大家对他的看法也越来越好。

由淮安王府自己制作自己售卖的蜂窝煤很快就面世,落后一步的太原府和各世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赚了钱,自己的产品滞销。

再一看淮安府的情况,竟然是把流民慢慢都收拢了过去,本就能打的淮安兵也越来越壮大,这让不少人都感到了威胁。

“淮安王果然是狼子野心,看这几年他们收拢的流民,竟然是周边十几个府城的,我看他们早早就藏了不少的粮食吧。不然怎么养得了那么多人?”崔家的人忌惮道。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人家的兵那么强人也比我们多。要是不想再当梁家的朝臣,还是想想该怎么办吧?”卢家的人也聚到了一起,愁眉苦脸的想着现在的天下局势。

虽然天下大乱对他们世家来说有好处,但每天也心惊胆战,生怕哪个叛军想不开来抢他们的。或者是手底下的隐户,被撺掇来谋害他们。

第142章

世家有部曲,训练得比禁军还要好,但规模只在一两万人,流民要是冲进来了也只能抵挡一时,要是有人组织得叛军冲进来就更难说了,更何况这个时候他们的田地和外面所有人一样,不出产粮食。

现在用来养部曲养家的都是积攒的粮食,有的甚至早早就投资了一些叛军的,也要供应粮食给他们,这样一算来,最富裕的世家也是捉襟见肘。

天下人无不盼望一场大雨,就在这个时候,坐在龙椅上还企图给王怀玉找事情的梁少康突然暴毙在宫中,消息传出来天下人哗然,本就压抑不住的各路叛军这下是彻底不用装了,纷纷举起了军旗号称皇帝,毕竟这一位可还没有孩子留下,身边连个能继承皇位的都没有。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刚一死连着旱了三年多大齐竟然劈里啪啦的下起了大雨。

“苍天有眼啊,苍天有眼啊,皇帝德不配位害老天爷降下天罚,害得我们好苦。好苦啊!”

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仰头接雨,来回奔走手舞足蹈相庆。好多人甚至嘴里大声骂着皇帝不作为,死的活该,至于给皇帝服丧这个事,就更加没有百姓做了。

远在岭南的王怀玉收到消息,梁少康已经死了十来天了,一想到这个给原身带来那么多羞辱的人就这样死了,王怀玉也不由得心里畅快。

“人在做天在看,终究还是善恶有报啊。”王怀玉低声说了一句。

然而这善恶有报却是离不开她的推波助澜,要不是她在宫中安排了推手,引起了宫变,让宫人人心大乱想着往外逃,哪里有人敢将皇帝活活饿死?这一句恶有恶报,是告慰原身的。了却了一身因果,剩下的就是要奋力发展,让岭南百姓安居乐业了。

连天的大雨说来就来,第一天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奔走相告欢呼,第二天的时候家里的桶桶盆盆都装满了,第三天的时候干枯了三年的河流也汇聚了水流,第四天,百姓们已经踌躇满志准备收拾东西等雨停了去播种。

然而,之前盼了三年都不来的雨,这一下就好像要把这三年的量下个够。看着瓢泼的大雨逐渐把河流装满,把田地冲毁,身后的山,屋前的坎在雨水的冲刷下像豆腐一样垮塌。

“山踏了,山踏了,快来人救命啊。”“河里的水涨起来了,快跑啊,洪水来了。”

哀嚎声遍布了整个大齐北部,就连少受旱灾影响的淮南府在这一场洪灾下也不能幸免,到处都是被冲毁的庄稼、民房。

而现在正是九月份,庄稼成熟的时候。原本还能有点收成的府城,现在也被都成了泡影。

就艰难求生的百姓,这下最后一点希望都被覆灭了。各地的暴乱越发频繁,流民更多了,世家连收购田地的能力都没有了,大多数人不得不铤而走险。

岭南作为大齐的最南部,承接的洪水量更是前几十年所未有的。不过幸运的是在最干旱的这几年,王怀玉都没有懈怠过,一直用粮食用营养,花费大量的水泥,人力物力去建造水利工程。

如今洪水一来,各地民不聊生,岭南却因为各地完好的水利设施安然无恙。岭南百姓再一次被她的智慧所折服。

“要有郡主到我们岭南来,真的是我们岭南人的福气。看看现在大齐北方都是什么样的生活,再看看我们这些年来哪怕老天爷不待见,我们也没有饿过一天。郡主当真是功德无量。”

“是啊,是啊,谁说不是呢?我的三表舅是在北方生活的,前两年活不下去了,带着一家老小来投奔我们。现在凭借一家人的努力也盖上房子,吃饱饭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能过这样的生活。”

“你们是不知道现在北方呀连地也种不了,连片瓦遮雨的房屋都没有,都不知道那些人过的有多惨。”

“唉,别说了,看这渡口每天都有上游飘来的人,牲畜,真是让人见了都难受。”

因为岭南的位置原因,上游洪水必然会往这里涌来。修建的水利工程也只是起到分流的作用,不让它冲毁良田庄稼和房屋,洪水以及上游被冲下来的东西却是拦截不住的。

要只是东西也就罢了,更让人难受的是洪水中有不少的人,在漓江口最大的堤坝上,王怀玉安排了三班倒的侍卫和衙役做救援工作。

只要还有气的还能挣扎的就要救上来,进行抢救安置。至于那些已经没有气了,也要捞上来进行掩埋或者火化。

大涝之后必有大疫,这是王怀玉经过多次救援了解到的定律,住在天工大学的医科先生们,也冒着大雨给王怀玉送来了建议书。

“群主这些灾民万万不能让他们和当地百姓混在一起,请你务必开辟一个新的地方来安置他们,让他们度过一个月的安全期才能够慢慢的接入城中,还有在坝口上参与救援的衙役,这一个月也不要让他们回家接触到城中的百姓。”

“我们岭南盛产生姜,郡主每天都给他们熬上几锅,多喝上一些有利于疫病的消除。”章太医拿着厚厚一本防疫手册过来一一叮嘱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