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破城知县做开国女帝(121)
作者:闲来听风雨
尚夫人笑道:“谢家少爷真是孝顺。”
大老爷:“孩子们别的不说,孝顺倒是真孝顺。”
说了两句话,大老爷见那带队人站在旁边没有走,频频看他,像是有话要说,问:“还有什么事?”
带队人:“七少爷给三夫人送了一件生日礼物,交代我要当面交给三夫人。”
七少爷还说,最好是在三夫人的生日宴上,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礼物展示给三夫人看,让大家都看到。
七少爷说,这样打广告的效果最好。
所以他算好了时间,恰好在今日赶到。
大老爷不知道这里面的因由,摆手道:“那你把东西带进去,交给三夫人。”
带队人跑到马车旁,喊着人小心翼翼地从马车上抬下一物,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小心点,别撞着了。”
尚夫人往屋里走时,回头看了一眼,想看看谢七郎给他娘送了什么礼物。
可惜那物用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着。
那物是一个长方块形状,四个人各抬着一角,还有两个人在边上跟着,随时关注。
这礼物挺大的,尚夫人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从这物的轮廓来看,倒像是一块门板。
那些人小心翼翼的态度和举止,无一不在说明,此物珍贵万分。
尚夫人心里好奇,但她不着急。
刚刚那人说了,要把此物当面交给三夫人,她现在就要去见三夫人,那人呈上此物时她一定在三夫人的身边,肯定可以见到这东西到底是何物。
=
宴客厅里,这里坐着的都是女客,谢家三位夫人、尚夫人、太守夫人、几位世家的夫人都在座。
话题围绕着今天的寿星。
“孙夫人今日穿的衣裳真好看,是京城传来的样式吧?”
“孙夫人的气质向来出众,这衣裳只是锦上添花。”
“孙夫人看上去好年轻。”
孙夫人佯怒道:“这是在笑话我呢,都四十岁了,哪里还能年轻呢。”
那人回道:“可真看不出四十岁。”
旁人附和:“是啊,孙夫人一点都不显老,福气还在后头呢。”
有那样一位神仙儿子,以后可是享不完的福,真是让人羡慕。
那位谢七郎还未娶妻,在座的不少夫人都在暗中谋划。
“孙夫人,令郎今年二十一了吧,可定亲了?”
“……还未。”
“二十一不小了,该考虑成亲了。”
“……不着急,七郎在这上面不开窍,再等等看。”
“哎呀孙夫人,年轻人只顾着做事,想不到这上头去,你可要为他做好打算。俗话说父母之命,孙夫人你给他挑一门好亲事,等成了亲,他自然就开窍了。”
孙夫人有点坐立不安。
正在这时,丫鬟来报,七少爷从平阳县给孙夫人送来生日礼物,就在门外。
孙夫人如蒙大赦,赶紧唤人进来。
先前尚夫人看到的那个像门板的东西被竖起在房屋的正中央。
这一竖起,尚夫人就发现,这东西比门板宽,比柜子又要窄,稳稳当当地立在地上。
蒙着的布拿开,果然是个柜子模样的东西,一面是雕着花纹的木板,另一面……
对着那一面的人都惊叫起来。
“镜子!”
“看得好清楚!”
“好大,把全身都照出来了。”
“这是什么镜子?不是铜镜。”
吵嚷了好一会才停下来,那个带队人向孙夫人解释:“三夫人,这是七少爷做出来的穿衣镜,比铜镜清晰。”
孙夫人走近那面镜子,她的全身都映在镜子里,果真十分清晰,连衣角上的折痕都看得一清二楚。
尚夫人赞叹:“这东西真好。”
又是一个聚宝盆。
起码她看见这东西就升起一股冲动,不管要多少钱,她都想买下来。
在座的和她都是同样的想法,而且都是不缺钱的人,直接就问那带队人这种镜子可有卖的,听说暂时只做出这一面时,都很是失望。
当然后面谢七郎还会做出镜子来,但可想而知这东西的抢手程度,不等出徐州就会被抢光,轮不到她们。
带队人:“我们七少爷说,若是谢家的亲朋,可以先订货,按订货的顺序拿货,先订先拿。只是我们七少爷的规矩,订货要付全款,而且因为这种镜子非常难做,所以价格定得很高。”
众人大喜,只要东西合心意,她们可不在乎价格的高低。
一时之间,众人纷纷踊跃报名。
=
晚上,谢家府宅,一间房子里,谢家三位老爷,还有大、五、六郎,听一人向他们讲叙平阳县各事,以及谢亦云后面的打算。
这人是谢亦云身边的护卫,这回跟着送年礼的车队回来的。
护卫讲完后,又回答了谢家诸人的一些问题,然后出去了。
房子里谢家诸人面面相顾。
最后大老爷低声道:“快了。”
快了,七郎新招的两万人跨过年就要去实战,最多三个月,五万飞云军就将成为一支威力无比的雄师,一旦找准时机,就将征伐天下。
即使大老爷一向擅于掩饰情绪,让人看不出所想,说这两个字时,也忍不住带上了一点颤音。
第93章
又到除夕夜, 平阳县县衙里,和去年一样,谢亦云把人召集到一起守岁。
今年在一起的人比去年的多, 她的三个堂兄从澧州带来不少人,此时有些就在旁边的几间屋子里,而谢亦云等人所在的屋子, 也增加了新成员。
谢家二、三、四郎, 还有何凯、何涵俩叔侄, 另外文先生是俞县丞的好友, 他一个人在平阳县, 家人都不在身边,谢亦云把他也叫了来。
但也少了一个人, 裴言不在, 他和云夫人在金石县。
他们今晚要防备厉国趁除夕夜偷袭。
这间屋子里的人, 齐大夫、和玉、江护卫、俞县丞、以及三个堂兄, 都是知道谢亦云所有底细的人。
何涵、何凯俩叔侄虽然不全部了解实情,从那两万兵, 他们也猜出了一些。
平阳县有两万兵, 持有令人惊骇的武器, 而众所周知, 谢知县的民兵队在金石县实战,那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兵。
谢知县养私兵, 目的是什么?
自保,还是造反?
不管是什么目的,两人都决定要全力支持谢知县, 帮他把兵练好。
当然,谢亦云要是想造反就更好了, 他们就可以带着军士去征战四方,想想就热血沸腾。
而且这个皇帝实在不是好东西,反了正好。
所有的人中,只有文先生一无所知。
因为有他在,许多话题都不能谈,特别是关于军队,一个字都不能提。
不过平阳县里事多,随便抓一个都可以聊起来,工厂、学堂、农业、经济等等,可聊的多着。
谢亦云对俞县丞道:“平阳县日渐繁华,人口增多,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要让这发展继续平稳地进行下去,我们必须在各方面定下详细的、明确的规矩,不然以后肯定会生出乱子。”
俞县丞点头称是。
他们前面制定了一些法度、规则,一般都是事到临头,紧急制订出来的,然后在后面的实践中不断修正。
如今是应该把这些法规整合在一起,还要考虑各种情况,加上一些新的法规,以县衙的名义发布出来,让每个人都知晓。
俞县丞:“年后我就安排人做这件事。”
谢亦云:“可以请学堂教授律法的先生参与,学习律法的学生中也可以挑一些人加入进来。”
那些学生已经快要学满一年,学得好的,完全能够参与实际的法律工作了。
上一篇:青杏
下一篇:短命老大死后含泪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