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娇娘(177)
沈老二站起身,用手按了按沈老三的肩膀,“别争了,我去,你好好的给爹娘再添个孙子是正经。”
屋里一时静了下来。
何氏目光骇骇的盯着沈老二,无声的控诉声锥的陈氏心口抽着疼。
人选定下,家里就开始给沈老二准备行囊,那从天后,沈华就没见过何氏,听说她成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王氏去瞧过两回,回来后就直叹气,后来还是沈老二请了何氏老娘来,才劝住了她。
沈华以前不是很喜欢沈老二,但这次的事,倒让她对沈老二改观不少,至少比沈成才有担当的多,她不信沈成才不知道家里抽兵役的事,可他连面都没露。
她别的忙帮不上,就想多给沈老二带些酱菜,她把家里剩下的糖角子用荷包装了带出来,跑到河边对那些摸鱼兜虾的小孩们说:“你们兜着虾统统给我,一兜子一个糖角子。”
稀罕糖的忙回去拿工具,不稀罕糖的年纪大些的也禁不住弟弟们磨。高林也在,他拎着一个小桶光着脚丫子跑过来:“我这有,你要多少,我帮你兜。”
别看高林在大人堆里不说话,却是孩子头,爬树下河是一把好手,春溪朝桶里张了一眼,“这不够,有多少要多少。”
高林也不多问,掉脸又跑回河边。瞧高林的样子,这次征兵应该不用他,沈华也替秦寡妇高兴。
人多力量大,不多会,沈华就收了满满一竹篮子的虾,她不论多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糖角子,跟他们说好,兜着虾就可以去她家换糖角子。听着孩子无忧无虑的笑闹声,沈华觉得胸口的压抑感都淡去了不少。
沈华把封了口的乳黄瓜和虾酱送去给沈成定,告诉他二十天后才能开封。王氏走的时候留了一百钱,陈氏给做了一双布鞋,小陈氏也添了一百钱。
穷家富路,沈婆子把为数不多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小闺女的嫁妆她再攒,先紧着二儿子。
沈老二没要,他说:“回不来的话,不是便宜别人了,家里留着,给梅子压箱底。”
一句话说了老两口老泪纵横,抓着儿子的手哽咽难语,“爹娘对不住你。”
沈成定知道爹娘说的对不住是啥意思,从小打到,他都是最被忽视的一个,没弟妹的时候,大哥读书,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的都是紧着大哥,有了弟妹,就更轮不到他了,苦活累活,他是当哥的,理应他扛在前头。
沈成定苦笑着摇摇头,“没啥,说不定还能弄个把总当当。”
何氏托人捎了口信,让春武回来给他爹送行。
终于到了走的那天,村里所有人都来给他们践行,沈家沟是个大村落,一百多个壮男丁跪在祠堂前磕头,求祖宗保佑。
周围是妇人们强忍着的呜咽声,村长给每人倒上一碗酒,再次站站石阶上,大声说:“敬壮士,保家国,念亲人,要回头!”
男人们将酒碗高举头顶,齐声喊:“要回头!”
这一碗酒包含的是家乡亲人对他们的祝愿,盼望着他们平安归来。
服兵役的人走了,日子还得继续过,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光明亮,可谁也没有过节的心思。沈婆子说做糖糕子,王氏说别做了,免得何时瞧着心里不舒服。
沈华猜测她们说的糖糕子就是月饼。一家人只简单吃了顿团圆饭,然后坐在廊下搓玉米,玉米粒磨成粉,玉米叶子晒干了捆起来,堆放在茅房里。
晚上沈婆子摆了案,拜月亮神,何氏神情蔫蔫的,突然捂着肚子喊疼,站着直喘粗气。沈婆子忙跑过去,轻轻按了按肚皮,肚皮发硬,她又掀开裹裙,还好,没有见红也没有胞浆。
她算算日子,应该还有一个月才满日子啊,这会儿却容不得她多想。
王氏和陈氏架着她进屋,让春溪去喊南头的接生嬷嬷来,村里的娃十个有八个都是秦嬷嬷接的。
小陈氏抱了柴去烧水,她虽然没生过孩子,出嫁前她娘给她说过一些。
炕上垫的是草席,沈婆子直接在上面铺了干草,又去灶膛下面铲了一簸箕草木灰撒上去,翻出几件旧衣服垫着,这才让何氏躺上去。
没一会秦嬷嬷就风风火火的赶来了,还没进门就恭喜道:“今儿的日子好,团团圆圆的,小娃娃会挑日子!”
秦嬷嬷进去问了情况,又摸摸肚子,再看腿。间却皱了眉头,疼成这样,宫口却不开,等不到娃出来,何氏就该没力气了。
她一边交代何氏省着点力气,一边让沈婆子去煮糖鸡蛋。
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何氏还是没有要生的迹象,但人已经疼的眼前发黑。何氏自己也有点慌,眼泪不住的往下掉,这个时候孩子爹又不在,她要是出点啥事,她的一双儿女可就没爹又没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