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把刀(49)

作者:顾婉音


他咳嗽一声,说起了甘草:“甘草,又名国老,还名甜草,甜根子。药如其名,它的味道是甜的。至于药性,却是平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能与各种药材搭配,调和他们的药性。”

“甘草功效,可用于心气虚,可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还可用作平喘咳嗽,胃痛,腹痛。另有一点就是,它可调和烈性药的药性。使药不至于伤人脾胃。”

“甘草可单独用,可配伍用,甚至也可外敷。但最常见的用法,是配伍用。”

“常见的甘草方有四君子汤,甘草桂枝方,二陈汤——”

程万里一旦教授起来,那真是洋洋洒洒,一下子就开始了嘴不停歇的模式。

张司九手忙脚乱的记,差点跟不上节奏。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只能记住几个关键的词。

剩下的,只能回去自己融会贯通,仔细回忆。

所以,程万里讲授得认真,而张司九则是听得更认真。

一个甘草讲完,程万里就已经又口干舌燥了。

于是,他又摸出了一个钱来。

唯一好在的是,虽然第一个讲了这么多,但纯粹是因为第一个足够特殊。

剩下的九个,加起来都没一个甘草讲得多。

而且看得出来,程万里拿出来这些药,全部都是寻常草药,并无任何珍贵的。说是唾手可得,都不为过。

等程万里讲完了,张司九若有所思:“您很喜欢甘草。”

程万里被点破了习惯,也不恼,反而“哈哈”大笑:“世上就没有一个大夫不喜欢甘草的!将来你学会开药方,你就知道甘草的妙用了!”

张司九微笑颔首:“那我就等着那一天,再来看。”

程万里意犹未尽的摸了摸胡子,总觉得今日教得太快了:从前也不是没带过学徒,但从来没有这样顺畅过啊!时间上,更是省了一大半!

不过,鉴于张司九一直也没开口问过问题,好像什么疑问也没有,程万里多少还是有些没底:“你可记住了?可需再讲一遍?”

张司九摇头:“暂时没问题,我都还记得,但我不知道自己记错没有,要不,我复述一遍?您给我挑错?”

程万里再一次哽住。

第60章 所谓天才

接下来,张司九负责说,而程万里负责找错挑漏洞。

然后,程万里渐渐地开始怀疑人生: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对面的是个人吗?

看着张司九那一头黄毛,看着她干瘦黢黑的脸,看着她那双大而黑白分明的眼睛,以及说话异常流畅的嘴巴,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个蠢材。

因为他想起了自己那些带过的学徒,又想起了自己当初学医被打的手板心。

直到张司九十样药材都说完了,程万里愣是没找到一处错漏。

甚至张司九说起药材时候,用词更简单更精准,比起他啰嗦的那些话,想到哪里讲哪里的风格……

程万里真的是陷入了自我怀疑。

偏偏这个时候,张司九还认真地问了一句:“怎么样?错了没?”

她内心觉得,有三处以下错漏,就算过关。

程万里一脸凝重。

张司九感觉也有点不妙:难道错太多了?不应该啊,这些药材好几样都是听过的,而且,程万里讲的很好很仔细,深入浅出的,感觉自己都理解了啊!如果还错那么多的话,那是不是自己天赋点有点差?

她也有点紧张了。

事关未来事业,张司九没办法不紧张。

然后,她就看见程万里微妙的摇摇头:“一处也没有错。”

张司九:……那你这幅表情!大哥你能不能别这么吓我!

程万里依旧是有点儿抑郁:“怎么一处都没错呢?”

这真的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啊!

他上上下下打量张司九,企图从张司九的身上,看到一点神童的气质。

然而除了贫穷困苦四个字,他什么也看不出来。

张司九面无表情反问程万里:“难道不应该做到基本无错吗?难道你以前的学生都是错很多吗?”

还有一句话,她没好意思说“难道你们就是这样挑徒弟的吗?怪不得中医传承起来这么艰难……”

不过,张司九虽然没说出来,但是程万里听出来了。

一时之间,他的心情更微妙了。

就……感觉真的是错过了一个宝藏吧。

他开始后悔自己当时怎么就说得那么坚决,要三年后才考虑收徒弟……

但是,除了这个心态之外,他又觉得吧:可能自己未必配做张司九的师父……

两种矛盾的心情,让程万里表情更加复杂。

张司九却已经缓过来,摆摆手:“那我回去继续背,下次教授之前,再抽查一次?”

程万里一脸木然:“按你说的办。下次我什么时候来?”

张司九沉吟片刻:“三天一次吧?刮风下雨天气恶劣就延期?等我不摆摊了,咱们就在渡口碰头?”

三天一次,其实时间有点长了。但是张司九感觉中医博大精深,多费功夫也应该。

而且,她每天还要忙着赚钱呢!

张医生情不自禁感叹:时间不够用啊不够用!

程万里木木然点头,一点其他意见都没有。

最后,甚至走的时候,程万里都没缓过神来。

而张司九则是一脸莫名:感觉他好像不是特别高兴的样子啊?难道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张医生陷入了反思当中。

傍晚回家,张司九按照惯例拉着招银数钱。

这一天,统共卖了一百五十六个钱,抛出去成本,一共也就赚了一百零点。

分给招银后,张司九就只剩下了八十几个钱。

生意是比昨天差了许多。

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但这样下去,显然不是办法。

渡口一修完,人就没这么多了。就算每天有人渡河,也不会太多人。

而且天一冷下来,饮子也就不好卖了。

张司九想,干脆换成卖茶叶蛋——当然,真正的茶叶是买不起的,但是可以换成用香料做卤蛋。

卤蛋那一锅料,可以一直用,越用味道越香。

而且卤蛋比起其他东西,耐存放一点。

热着吃,冷着吃,都是好吃的。

但这样一来,成本太高了,而且如果人流量不够大,也不赚钱,除非换地方。

张司九寻摸着,或许可以去县城里卖,每逢集市,可以端上一锅去卖。生意应该还是能过得去。

但问题来了:卤蛋的配方,她是没有的。

张司九叹了一口气:赚钱太难了。赚钱的路子也太难找了。

不过,不管如何艰难,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

张司九连着摆摊八日,这日,渡口就竣工了。

河两岸各有一处长棚,一处登船的地方,看上去,明显比以前正规和繁荣了。

竣工这日,不少人都特地赶过来围观。

而艄公也是撑着船过来了。

一共两条船。都是平时专门搭载人的船。

这种船,和渔船造型都不同。

杨县令再度带着全家老小过来,进行第一次登船过河体验。

艄公等他们一家上了船,稳稳当当的一撑竹竿,就将船撑出了渡口,直接滑入河面。

不得不说,整个过程很丝滑。

看上去有极强的舒适感。

杨县令立在船头,双手背负在背后,风吹起了他的宽袍大袖,一时之间,让张司九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原来古人真的喜欢这样坐船啊!

不过,这样立在船头,乘风破浪的样子,的确是感觉很有意境就是。

张司九决定忽略这么大风,杨县令眼睛是睁开还是闭上这个问题。

破坏了杨县令那种“我欲乘风”意境的,是杨元鼎这个熊孩子。

他从对面过来,走到了一半儿,就看到了大柳树。

甚至还用他那没有丝毫近视的眼睛,清晰地捕捉到了张司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