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把刀(330)

作者:顾婉音


跟杨元鼎一样,徐氏自动也排除了家里两个儿子——睡觉不老实总蹬被子的儿子,是没有资格享用这么好东西的!做新棉花被就不错了!

“那我看看能不能给二婶做袄。”张司九也不坚持,干脆利索换一个项目。反正,这钱肯定是要花的。

丝绸厂果然就盖了起来。

而且,还是在城边上选了一块地,旁边有活水,场地也够大。

再旁边,就是造纸厂。

两个大厂一起动的工,看那风格就知道,估计杨元鼎没少出力。

这头盖着厂房,那头,招工启事就已经贴了出来。

不仅厂房大门口贴了,衙门口和各大路口的告示牌上贴了,衙门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宣传小队,到各处村镇上去宣传这个消息。

一时之间,整个绵竹县都在讨论这个“招工”的事情。

两个工厂,针对各自的特点,招工要求还不一样。

其中丝绸厂要的男工岗位都是体力岗,而大多数的岗位,都要求是女工。

至于造纸厂——这个纯粹是体力,要的女工就少了。

除了性别要求之外,剩下的就是年龄要求,要的,是十四岁到四十岁的女工,十六岁到四十五岁的男工。

其他年龄段就不要了。

工薪按月结,每个月固定十五结。而且,设有食堂,设有宿舍。中午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近的工人可以回家去吃,远的,可以花点钱在食堂吃。而且太远了,当天没办法赶回家的,也可以住宿舍。

宿舍收取一定的住宿费,但很少很少。基本就是个维修费用。

早八晚六,一天四个时辰的工作时间。

冬天还可以缩短点,改成早九晚五,方便要回家的人不用摸黑工作。

根据杨元鼎说的,要不是现在照明措施太垃圾,不然的话,是可以改成24小时工厂制的。可惜现在都是用火照明,所以只能放弃晚上的时间,不然容易闹出火灾。

不过,虽然传得沸沸扬扬,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说这件事情,但是报名的人是真不多。

造纸厂还好说,基本很快名额就要满了,除了剩下的女工岗——

而丝绸厂的名额,也只有男工满了。女工岗连十分之一都没招到。

张司九不是很明白这件事情,晚上吃饭时候问起张小山:“二叔,为啥没人去丝绸厂呢?我看待遇也不错啊。工薪很高。而且不是还有提成?”

张小山摇头:“不知道,反正就是人少。而且报名的,基本还都是寡妇。”

这个事情,杨县令也头疼着呢。

徐氏在旁边反而说了句:“这有啥奇怪的?你们不知道,现在说啥难听话的都有。还有人猜,是为了选美呢。说这样悄悄选一选,有特别好看的,就可以弄去给那些贵人们。或是送去当花魁什么的。”

“还有些人就觉得不安全。都是年轻女人,谁知道是去做工,还是做啥?”

张司九只觉得不可思议:“可这是杨县令包办的厂子,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事情?这些人脑子是不是不正常?怎么敢这样想?”

这不是侮辱杨县令人品吗?

从杨县令调过来,给这边办了多少实事好事?这些人怎么敢嘴皮子一碰,说出这样难听的话?

“其实,也不奇怪。没成亲的小娘子送去,怕坏了名声。成亲了的,有孩子的要在家带孩子。或者家里男人也怕她跟人跑了的。要不,怎么都是寡妇去?她们是真的缺钱,而且,也没人管。那就无所谓了。”徐氏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唏嘘:“人啊,都觉得奇怪,为啥只要女工?难道男人干不了?女人嘛,出去干活干啥?在家先把孩子带好就是最好的。”

张司九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她扒拉一口饭,却怎么也吃不出其中的滋味。

这些岗位当然不是只有女人才能干。

只是……杨元鼎说服了杨县令,想让女人多一点自立的底气,让女人日子好过一点。让百姓日子好过一点而已。

男人的力气大,可选择的岗位更多。而女人,最适合的就是这种细致活。

可没想到这样的立意,却被曲解成那样子……

张司九忍不住想:难道,就真的不能有一点点的改变吗?难道,就真的只能顺应时代吗?等到朱熹那一套冒出来,将女人的地位彻底压死,让女性过得更艰难更没有地位吗?

徐氏又说了下去:“不过,我觉得这些人都是糊涂人。杨县令弄的厂子,为的是啥?为的是让咱们挣钱,为的是自己的政绩,为的是咱们绵竹县比其他地方更好。他不可能花这么多钱搞这一套的。而且,女人为啥不能出去挣钱?”

“没说亲的,挣了钱可以给自己存嫁妆,孝敬爹娘。成了家的,家里老人只要能帮把手,咋个不能出来挣钱?挣了钱,送孩子去念书学手艺,哪怕就是能多吃几回肉呢?也比在家干坐着强吧?说来说去,还是家里人太糊涂!”

徐氏有点儿咬牙切齿:“反正要是我,我肯定是愿意去挣钱的。哪个拦我,我就骂他个狗血淋头!”

张小山埋头扒饭,一声不吭。用这种行为表示:我没有拦啊!

就连杨氏也说了句:“可不是这个道理?两个人挣钱养家,那日子不比一个人挣钱好过?离得远的就不说了,离得近怕啥?天天都在眼跟前,能发生个啥子事?可惜我年纪大了,也没生个女儿,不然我就自己去,让她去。”

第419章 办法

杨氏说得慷慨激昂,可终归也是她自己的个人意见。

现在的事实就是,大家都抱着一个怀疑态度,根本不肯积极响应号召。

而且张司九心里大概明白一点,之所以杨氏能这么轻易接受这件事情,最主要的是还是徐氏做生意成功了这件事情的铺垫。

如果没有这件事情,徐氏恐怕也没这么快接受“女人出去挣钱,是好事”这个观念。

在大多数人眼睛里,女性的职责,还是主要在家里围着锅碗瓢盆灶台和娃转。

最后,张司九问张小山:“二叔,那这种情况,你觉得该怎么办?衙门里有没有商量出一个对策来?”

招不到人,那丝绸厂怎么办?

张小山猛地被点名,一下有点紧张,捏着筷子踌躇片刻后,看了一眼徐氏,才小心翼翼开口:“我说两句?”

徐氏白了张小山一眼:“谁堵了你的嘴不让你说话了?”

张小山:……

他放下筷子,端端正正坐好了,才开口:“衙门里有人说,加钱就行。要我说,就不能这么干。直接就说,先报名的,优先安排挣钱多的活儿。最后来的,那就只能干被挑剩下的。就跟去干苦力抢活一样。那黑心的工头能给你加钱吗?反正活就这么多,爱干不干。挑三拣四的,最后捞不着活儿,怪谁?杨县令就是人太好,脾气太软,好说话,给他们惯得不晓得姓啥子了!”

众人一阵无言。

张司九看着自家二叔,忍不住陷入沉思:二叔他真的不是大智若愚吗?真的不是吗?!

徐氏也多看了张小山两眼,若有所思。

杨氏很满意:“就是这个理!好好地活,还让他们挑上了!咋个不去做梦天上掉金子哦!”

张司九鼓励张小山:“明天二叔去衙门,可以去看看元鼎,跟他说说这话。这个法子,就挺好的。”

加钱是绝对不能加钱的。

这是开工厂,又不是求着别人来赞助,还得这样招揽人。

而且,一旦低了这个头,以后工厂的人就难管了。

三天两头就能闹出事情来,个个都牛气哄哄不服管教,敢用辞职来威胁人。

这一点,张司九是曾经领教过的。

所以,她觉得张小山这话很对。

方法嘛,就是直白的写出来,还差多少人就不招了,然后每天减少岗位个数——哪怕没人报名,也得往下减,给人营造一种真的有人不断在抢位置的错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