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纪事(147)

作者:绿梅枇杷

一来客居,二来嘉语也不愿意让人低看了去,一言一行都守着规矩,素日里不过和崔家几个小娘子一处,看书,游园,说说闲话,因七娘即将出阁,又时不时有机会赏看嫁妆——那自然都是好的。

也帮着绣一两块巾子,半是谢礼,半是贺礼。

偶尔想起之前,宫里的惊心动魄,出宫一路风刀霜剑,这时候的安逸,也未尝不是福气。想到萧阮还住在营里,长日无聊,嘉语多少有些矛盾地想:哥哥总不至于亏待他。

她总记得那日在客栈,他推她下去,她仰起头,眼睛里的血光。当时惊恐,如果不是凑巧碰到哥哥,就算她能大难不死,他也死定了吧。如果他真就这样死了、如果他为她死了……嘉语泠泠打了个寒战,九娘偏头问:“三娘子觉得冷?”

嘉语摇头。

“洛阳该暖和一些,”十二娘是个圆脸的小姑娘,性情比两个姐姐都活泼,“我还没去过洛阳呢,三娘子,洛阳好玩吗?”

“洛阳……”嘉语沉吟,前后两辈子,她在洛阳时日不短,自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只是,该从哪里说起呢,要这两个字沉甸甸挂在舌尖,才惊觉,原来已经离开这么久,这么远……她真有点想洛阳了。

“洛阳是天下之中,汉晋故都,又是京城,当然远远胜过信都。”九娘适时解围。七娘年稍长,多数时候只是微笑,开口时少,大约是要端着姐姐的架子。

“洛阳的下元节有咱们信都热闹吗?”十二娘颇有些不服气。

嘉语闻言“啊”了一声:“明儿就是下元节!”

“可不是!”十二娘笑着说,“明儿我们要去法云寺还愿,三娘子和我们一起去罢?”

去佛寺?嘉语有些意外。下元节原是道家节日,怎么信都风俗,反倒是去佛寺?

“阿玉嘴馋,明儿家里寒食,就想去外间玩,恰巧今年……”九娘有意无意瞟了七娘一眼,七娘红了脸——没有细说,“祖母答应我们去法云寺,三娘子若是不嫌弃,倒可以去玩玩,法云寺的素斋出名的好。”

“还有百戏!”十二娘补充说,“法云寺的沙门最会俗讲,比别家都好!”

嘉语算是听明白了,即便是名门望族,也有网开一面的时候,七娘即将出阁,出阁之后,可就没这么自在了,所以老封君应了她们姐妹借这个名目出门,横竖寺里也是素斋,不碍着什么。自然就笑道:“那真要请几位娘子带我去见识了——”

“怎么了?”九娘心细,看出嘉语面色有不对,忙问。

“我在想,”嘉语吞吞吐吐地道,“要不要让我哥哥派人跟着……如今这世道,可不太平。”

九娘因笑道:“三娘子真是心细。不过这世道虽有不平,我崔家的车出去,还没人敢打主意,就不劳动令兄了。”

七娘闻言,转眸看了嘉语一眼,想道:始平王的嫡长女何等尊贵,怎么竟小小年纪一个人千里迢迢来河北投奔兄长,莫非是与继母不和?又这样胆怯,怕是路上遇过强人?倒对她多了三分怜惜。

九娘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嘉语也不好再坚持,只心里仍多少担忧——这次她和萧阮把于瑾害惨了,要是他畏惧昭熙远遁千里也就罢了,万一还留在信都,可是个不小的隐患。

次日一早,被姜娘唤起,梳发,上妆,选的秋香色上裳,金色长裙,裙上莲纹隐隐,配着墨绿镶边。外罩件半透明纱衣。嘉语瞧着衣裳也就罢了,那裙色染得极正,光彩夺目,倒有些踌躇:“这颜色晃眼。”

姜娘笑道:“姑娘花儿一般的年纪,穿什么都不为过。到我这把年岁,可不好再穿这么嫩了。”

嘉语心里道这裙的颜色不是嫩,是闪瞎人眼。

隐隐听到十二娘在廊下嬉笑的声音,到窗边一瞧,安下心来:十二娘穿的茜红裙,柳黄衣,裙上遍撒金点,细看时,一朵一朵缀着的,原是迎春花;九娘是浅灰色窄袖衣,描金团花桃红裙,白纱帔子,她身量比十二娘略高,更袅娜些;待看到七娘,眼前又是一亮,七娘终究年长几岁,装扮上就含蓄得多,却最经得住看——她穿的是水红上裳,浅蓝腰裙,下面浅米色长裙,风起,恍若凌波。

真真是个美人,嘉语心里想:独孤如愿好福气。

十二娘待嘉语最是亲热,赶上来拉着她坐同一辆车,喈喈咕咕地笑,说法云寺的素斋:“……那时候我还小,跟着阿娘头一次去,往食盒里一瞧,呵,摇头摆尾一条鱼,那鱼极是鲜亮,眼珠子都好像是活动的,我舍不得下箸,就同阿娘说:‘阿娘,我们把鱼带回去养吧……’”

嘉语听得有趣,笑问:“令堂如何回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