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91)

作者:王廿七

王勉也笑道:“小王子快人快语,童言无忌。”

祁嵘看着众人笑,抿了抿嘴唇,坚持道:“请陛下拨冗一看,是真的很好。”

皇帝不忍驳他的面子,抬手示意宦官将试卷呈到眼前,突然敛起笑容,口中赞叹:“果然是好书法。”

又命宦官将试卷拿给众人传阅。

李怀英等人也纷纷说好:“小王子真是慧眼如炬,能将馆阁体写的如此银钩铁划、毫无匠气,此人功力之深可见一斑。”

话说到这里,在场众人已经听出几分玄机,京中官宦子弟之中,能当得此赞誉的只有首辅王勉的儿子——王文辅。

因此王勉这时也不便说话了,王文辅位列第三确实不妥,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会试第一名,王首辅为了避嫌,将亲儿子一压再压,压到了第三的位置,没成想,竟因书法脱颖而出。

此时,皇帝心中也有了计较,但他抬手吩咐读卷官继续,显然对前三份试卷不甚满意,至于是哪一篇,圣心难测,谁也不知道。

第四位读卷官只好出列,继续读卷。

一直读到第十二份,他们准备的试卷全部读完,天已近午时,皇帝却丝毫没有要起驾揍人的意思,反而命人传膳,就地请诸位大臣吃起了饭。

看皇帝这意犹未尽的情形,趁着午膳的档口,读卷官忙将十三名至二十名的试卷取出来,以备万一。

果然,酒足饭饱的皇帝片刻也不歇,要求继续读卷。

读卷官们诚惶诚恐,依照顺序重头开始朗读。约读到第二十份,已经临近申时,皇帝的坐姿由闲适变得端正,听着听着,神色也愈发认真。

“这才叫真正的言之有物。”皇帝吐字如钉。

首辅当即叫停,再问圣意。

皇帝果然满意,钦点第三名为状元,第一名为榜眼,第二十名为探花,余下名次仍按原序顺延。

内阁官员和读卷官们直擦冷汗,再不叫停,就来不及填写黄榜了。

他们甚至顾不上名次如何,忙是加快手脚,先拆前十卷,因为按照惯例,在明日传胪大典之前,还有个小传胪,即召见前十名面圣奏对,但名次几乎不会变化。

前十卷拆开,皇帝大致一看名单,会心一笑:“呵呵,都是熟人啊。”

其中有高门显贵的子侄,有两京解元,有名冠天下的寒门才子,首辅王勉的儿子王文辅,果然被他点了状元。

但也有例外,皇帝指着他刚刚钦点的探花郎问:“林长济……你们可听说过?”

众人频频摇头,忽有一老尚书出班答道:“臣略有耳闻,是前工部左侍郎林庭鹤的曾孙。”

四下一片哗然。

皇帝也唏嘘道:“竟是文端公的后人。这样的文章,竟被遗漏到第二十名……”

前一句是怅然,后一句就是明显的责备了。

在场读卷官员皆是一阵心悸。

还是王勉不慌不忙的解释:“回陛下,阅卷时间确实不足,容易疏漏佳作,幸而陛下慧眼识人,才不至于将贤才落至二甲。”

首辅不愧是首辅,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既阐明了客观原因,又委婉向皇帝表明,落入二甲并不算很大的疏忽,通过朝考一样能进翰林院,大事化小,轻描淡写的揭了过去。

皇帝蹙眉,时隔二十年,他能一口叫出林庭鹤的谥号,就说明没有忘记林庭鹤的功劳。又垂眸看了看御案上的名单,他固然极想关照林庭鹤的儿孙,可王勉为国操劳十数年,亦是他有意看顾的,一时间有些难做。

皇帝又看向王勉,他一向高风亮节的首辅,此时正眼鼻观心,浑与自己不相干的样子,心中自嘲,这世上谁人没有私欲,真正无欲无求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探花便探花吧,他也极想见见这位探花。

……

宫中火速派出宦官传旨,从京中各处,会馆、私宅、私怨或驿馆之中,将十名举子传召进宫,在乾清宫外侯旨。

林长济直到这时仍有些错愕,以他的会试成绩,按理是到不了小传胪这一步的。

正在愣神,忽听皇帝宣他,一时也没弄清是第几,忙跟随太监入得殿内,只见天子端坐在正中御座上,正垂眸看他,面带和煦。

林长济穿着神色蓝罗袍,黑色角带,屏息凝神,端端正正的三拜九叩,行君臣之礼。

皇帝见这般从容大度的仪态,便已有几分好感,面色更加和缓:“贡生林长济?”

“正是学生。”林长济恭声道。

“抬起头来,恕卿无罪。”皇帝又道。

林长济缓缓抬头,只轻轻看了皇帝一眼,便垂眸以示恭敬。

皇帝见他舒眉朗目,五官端正,一举一动,如四书里走出来的君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