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89)

作者:王廿七

但不知为什么,临近殿试的前一夜,林长济辗转难眠,他这一生都在为别人活,为父母尊长的殷殷期待,为家族官脉得以延续,为家门复兴云云,到了这一步,却真正想为自己活一次。

他一夜未眠,起床时,竟比以往哪次考试都要清醒。

林砚仍在重复考试要领,吃过早饭,他们登上马车往紫禁城方向而去。

此时刚过寅时,便已有上百人等着宫门外,由于殿试不过是“优中取优”的排名,众人相互结识攀谈着,神色也比以往哪一次考试都要放松和愉悦。

卯时一到,便有礼部官员带领他们穿过千步廊。重新在承天门齐聚,按照会试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门前值守的金吾卫的例行搜查,准备入宫。到了这一步,几乎不会有人再怀揣怀挟夹带入考场舞弊,一来殿试是在奉天殿外的广场,没有号舍围墙的遮挡,几百张桌子整齐排列,一览无余;二来殿试题目宽泛,即便带进去了,也无用。

殿试有更加高级的舞弊方式,当然,以林长济如今的身份,是接触不到的。穿过端门后,便可望见午门,在午门前,贡士们按照在会试中名次的单双数,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这两个掖门只有在殿试以及大朝之时才会开启。正中的门洞除了皇帝出入专用外,迎娶皇后时,皇后可以走这个门,再或是殿试结束,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可以从此门离开,以示殊荣。除此之外一旦走错,多会招来杀身之祸。

奉天殿外的广场上,三百余张桌椅整齐排列,在巍峨的宫墙下显得格外肃穆。

待众人站定,乐声大作,在礼赞官的带领下,众人给宫檐下缓缓走出的皇帝行礼,山呼万岁。

皇帝身着隆重而威仪的朝服,端坐在高台之上,场下的贡生们惧怕失仪,几乎不敢抬眼去看。

礼赞官命众人平身之后,皇帝开始讲话。无非是褒扬贡生们的优异、以及身为君父的殷殷期盼。

只听“砰砰”两声,队伍后方有两名贡生不知是太过激动,还是血虚,竟直挺挺的晕倒在地。随机便有大汉将军上前,将他们抬出了宫,这次的殿试机会自然作罢,只等来年再考。

贡生们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皇帝和在场官员却早已经见怪不怪,历届都有晕倒的贡生,譬如这两位中的一位就极为眼熟,好似三年前就已经晕过一回了……

皇帝的致辞终于结束了,众人再度跪拜行礼,皇帝也在聒耳的笙歌和山呼万岁中起身离开,除了礼部的监考官员外,其他官员也纷纷离场,内阁也只留下衤糀了首辅次辅两位阁老。

礼赞官宣布本次考试的内容:上场考策问,下场考诗赋。

首辅王勉道:“上御奉天殿,亲策诸位贡生,乃因诸位是国朝未来的官员,殿试不黜落,诸位大可悉数陈列,勿惮勿隐,诸位的谏言。朝廷亦将采而行之。”

正如林砚所说,这当然是客套话。

可即便是客套话,众人仍要如蒙天恩般行礼应是。

待到贡生全部坐定,便有执事官分发策题和提纸。林长济定睛一看,是三四百字的长题,一字一句的扩写,以千字为下限,这种题目,成文两三千字的也常有。

题目大意为:朕继承皇位已经二十多年了,敬天法祖,任贤选能,爱民如子,兢兢业业,无一日稍感松懈,为什么水旱频发,兵患不断,使黎民受难?朕有爱民之心,固欲使臣工上下一心,除尽兵患,有什么可行之法?

皇帝询问治国方针,命贡生提出不足和改正之处,既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又不能诽谤朝政,当然,历届都有企图靠谏言博出位之人,他们的试卷,往往是送不到御前的。

林长济稍加构思,将“臣对”二字工工整整落在稿纸上。

“臣闻帝王之御极也,体君道以奉天心,而后可以建久安长治之业。肃臣纪以奉天职,而后可以成内修外攘之功。”

林长济深知,以“君臣职责”破题,才应是本题的关键。

“臣愚以为:上者,下之表也;政事者,臣之纪也。足兵以除寇,将帅之责任也。安民以固国,守令之职业也。”说到治国,首先浅谈了唐虞三代的治国方略,时下亦存在诸多弊病,亦有水灾、外敌侵扰,然而有禹、皋、稷、契等一干贤臣辅佐,“如此勤克之臣,方能奉天职。”

“陛下遏乱之志,果决如雷霆,而诸臣不能奉杨威命,已茂肃清之烈。是自负于尧舜成宣之主,而有愧于唐虞城周之臣多矣。”

陛下堪比成宣之主,励精图治,国家仍有这么多的弊端,那是臣下无能,有司选材不当,周官治下不明,将帅率军不严,人人都有责任,当然,除了皇帝陛下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