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130)

作者:王廿七

今天,林长济讲的是《孟子》第十三卷 ,《尽心上》,孟子将臣子分为四种:“事君之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讲到这里,林长济问:“世子认为,哪一类臣子最受君王喜欢?”

祁嵘不假思索道:“自然是事君之臣。”

窗外,皇帝眉头一蹙。

林长济却依旧不温不火:“为什么呢?”

“事君之臣,急君王之所急,想君王之所想,尽其所能的讨君王欢心,利用人之本性,谋求前程富贵。”祁嵘道:“同样,他们如果逢君之恶,助长君王的恶念,也会背负奸佞的骂名。”

林长济点点头,又问:“哪一类臣子,是君王最需要的?”

祁嵘道:“应当是社稷之臣,他们匡扶社稷,安抚民心,匡正君王的行为,以使君权不被滥用……”

皇帝唇角勾起,微微点头,两日来积累的愤懑也散去多半。孙固还说祁嵘不读书,这不是很好吗?

他叫来书堂里侍奉的中官问:“吴王世子在孙学士的课上也是如此吗?”

中官摇头道:“不太一样……只有林修撰的课听得认真些。”

“林修撰的课有何不同?”皇帝奇怪的问。

皇宫里的太监多是识文断字的,只见那中官回想一番,道:“并没什么差别,只是有一次,吴王世子在林修撰讲经义的时候看话本,林修撰便将世子留下,将一整天的内容重新讲过,一直讲到天色擦黑,奴婢们提醒世子要用飧膳,林修撰都不许。要不是怕宫门落钥出不去,怕要饿到深夜。”

皇帝蹙眉:“还不给饭吃?”

“是。”中官道。

“也未免太严厉了些。”皇帝说着,忽然想起林长济那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言论,突然十分好奇他的儿子是什么样子的。

他推门走进书堂,林长济微微一惊,遂与祁嵘同时起身行礼。

“平身吧。”皇帝坐于书案之后,对林长济道:“林卿,朕所记不错,令郎与吴王世子同岁吧?叫什么名字?”

林长济道:“回陛下,犬子林砚,正启二十二年生人,比世子小一岁。”

皇帝微微颔首,道:“素闻卿教子有方,索性将林砚带来,给世子做个伴读吧。”

第67章 、昏睡

皇子伴读, 在本朝是极少出现的,一来是陪伴的宦官都读书,伴读没有太大的必要;二来是皇子多有兄弟相伴长大, 像当今太子这样的独子极为特殊。

太子幼年时, 皇帝倒也为他挑选过年龄相仿的伴读。祁嵘的身份虽然只是个藩王世子, 但眼下的意义非比寻常,皇帝为他挑选伴读, 倒也合乎情理。

但是林砚……林长济不敢想象, 让林砚来陪这么个“人憎鬼嫌”的熊孩子读书,会是什么场景。

更何况,皇家选伴读,该从勋贵子弟中选择才是, 文官重名节, 送子入宫伴读,万一落得个幸臣的名声,会遭到同僚排挤。

他下意识就要婉拒:“回陛下,坊间多半是谣传, 犬子不通经史, 此前不过是读了几本杂书,误打误撞保住了一段河堤而已。”

皇帝不禁笑道:“卿太过谦了, 司马光七八岁时击瓮救友,为后世传颂, 林砚在相同年纪竟能保住一段河堤, 这样的孩子不叫神童,什么叫神童?”

林长济面带为难, 又道:“犬子顽劣, 臣实在是怕他带偏了世子。”

这句话, 皇帝就听不懂了,他好奇的问:“当年是谁对朕说,孩子不读书,就得打,打一顿就老实了,知道读书上进了,在乡间也有了神童之名?”

林长济低眉垂首,嘴里说出句听不太清楚的话。

皇帝微微侧耳:“你说什么?”

“陛下恕罪,臣当时随口编的。”林长济道。

祁嵘抬头看向他,眼底尽是哀怨,当年因他随口一句话,自己可是挨了顿胖揍。

皇帝被噎了一下,一时间分不清面前站着的到底是林长济还是林长安。编造故事劝谏君王的行为古来有之,但也用不着说得这么直白吧。

林长济接着道:“其实犬子依旧顽劣,爬树抓鸟,上房拆瓦,无所不为。前几天还把一方砚台搁在门顶,意图泼臣一脑袋墨汁呢。”

林长济面不改色,因为确有其事,不过发生在三年前罢了。

“真的吗?”皇帝哂笑:“朕不信。”

林长济:……

再找借口,却愈发勾起皇帝的好奇心,坚持要他带林砚进宫。

送走皇帝,中官退出书堂,林长济向来喜怒无形的脸上显露几分难色。

“林师傅,可有为难之处?”祁嵘问。

林长济摇头道:“没什么,世子请坐吧,臣继续为世子讲课。”

……

难得的,林长济今日没有拖堂,申时正便放祁嵘下课了,他今日摊上了大麻烦,要赶紧回家与林砚商量对策。祁嵘回到撷芳殿,祁屹的寝殿已被锁上,廊下无人看守,里面的人已不知被带到什么地方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