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是个娇气包(14)
言罢,她擦了擦已经有些瑟痛得红眼,这些年哭得多了,一红眼眼睛便痛得厉害,她强忍着伤怀道:
“孩子,多谢你这些年对长岁的照顾,又还从北边特地为他送了东西回来,我当真是不晓得该怎么感激才是。”
战死他乡的士兵朝廷本是有抚恤之资送到家眷手中,可惜朝中腐败,层层盘剥下来到手的屈指可数,多的是地方官吏把不多的银钱都给昧了的。
若非靠得住的同乡故友,哪里还会有东西捎回来。
看着这许多的银钱,不下一两百之数,赵母愈发觉得霍戍人品贵重是个面冷心热的主儿,再没有初见他时的惧畏。
霍戍道:“这些年同生共死,我们早视彼此为亲兄弟,若死的是我,他定然也会为我了却身后事而奔走。伯母不必答谢多虑。”
赵母吸了吸哭腔:“好,好……”
“你一路来定然也累着了,你就去长岁的屋子歇住下,伯母去同你弄些吃的。”
霍戍本想说不必麻烦,却又被赵母一句话给说服了:
“我做些长岁以前爱吃的菜来,你试试合不合胃口,伯母的手艺虽说不得极好,村里有大小事儿做席面儿也会叫我去后厨帮忙的。”
看着妇人忙忙碌碌要前去做饭的身影,霍戍想若是自己爹娘在世,见他卸甲归来,未必会喜气洋洋的去忙碌一桌好酒菜。
不妨就蹭赵长岁的了。
第6章
霍戍带着简单的行装进了赵家靠篱笆的一间屋子,是以前赵长岁的房间。
屋子不大,很简陋的设置,桌上还有赵长岁七八年前看得杂书,是本志怪录。
霍戍把包袱放在桌上,顺手翻了两页,字少画多,确实适合只在私塾里混了两年的人看。
虽屋子已经好几年没有人住了,却是打扫的很干净,桌凳不染灰尘,屋里也没有发霉的味道,俨然是时常有打扫的。
霍戍放下书,从包袱里取出了一根银制长簪,自言道:
“如今我也算完成了你一半托付,另一半又当如何?”
午时,霍戍和赵母在堂屋里吃了顿饭。
赵母虽有心招待霍戍一顿好的,可惜这几年光景过得差,家里也没存得什么酒肉。
要临时采买也来不及,于是只能去乡邻家里买了条鱼,自又宰了家里下蛋的母鸡,烧了个鱼炖了鸡汤,外在做了点时蔬小菜,已经赶得上过年过节的丰盛。
霍戍也不挑嘴,什么都吃。
赵母反倒是没怎么动筷子,看着霍戍吃饭心中欢喜:“下午伯母去打些好酒回来,夜里太阳落下去了凉快,在院子里喝点酒舒坦。”
“不必麻烦,去城里一趟不易。”
“不麻烦,村子里就有酿酒卖的人家,用不着去城里。”
霍戍应了一声道:“伯母,你可晓得长岁的姘头是谁?”
赵母筷子一顿,乍得一听还没明白霍戍的意思:“姘头?”
旋即她笑了起来:“长岁徭役时年纪还小,都还没说亲的事情,没有你说的姘头。他啊,那会儿什么都不懂,干活儿最是积极。”
霍戍眉心微动,这小子还挺不老实。
“怎的了,是长岁同你说过有心上人?”
霍戍看着赵母那双肿起来的眼,如今已去十年,长岁的姘头如何了未可知,只怕说了再让人伤心。
他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岔开话题道:“我再吃碗饭。”
“嗳,好好,伯母给你添,米煮得多,尽管吃,你个子大,得多吃几碗才是。”
午食后,赵母准备了些香烛纸钱要去看望赵长岁他爹,赵长岁如今也总算是有了个交待,合该也告知他爹在天之灵。
霍戍也跟着过去说上柱香。
……
“桃哥儿,拔葱呢,这么早就预备晚食了么?”
日色弱些时,睡了个午觉的纪桃榆拎了个篮子去了自家地里。
今天阿祖来村子收药材,他想早点把晚饭做好,到时候黄引生也能吃个早晚食再回城里去。
看着土埂路上过来的同乡余孙氏,桃榆把手里的菜放进篮子,站起身喊了人,只不过声音比平素里要冷了几分。
“孙娘子。”
妇人却是没听出什么不妥来,自顾道:“听说黄大夫今儿来了村里,我一寻摸家里的药汤吃完了,又只得厚着面皮过来麻烦哥儿,再给我开两幅上回方子上的药。”
说着,妇人便从荷包里取钱要拿给纪桃榆。
村里不少人都晓得纪桃榆会些医术,不得空上城里,药也不太急着立刻用的时候便会托桃榆帮忙,等他去城里黄引生的医馆时顺便把药带回来。
这般帮忙代买点东西的事情常见,只不过买药村里人叫纪桃榆不单是因为他会医术,另一方面他是黄引生的外孙,从他手里拿药同乡人价格总要实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