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心后我宠冠后宫(153)
葛经义讥诮地看着闵政:“闵大人,你也说了,这是往前数朝的经验,可他们这些经验有什么用,解决了王朝的财政危机吗?没有,这等亡国之朝的无用经验实在是不可取。哪有明知前面是个死胡同还非要往里钻的。闵大人,你说是不是?”
有人跟着附和:“是啊,葛大人说得也有道理。自太、祖立国至今,田赋已翻了近十倍,如此加征下去,恐引得民间、暴、乱不息,于国于民都非一件好事。”
说得他好像是“亡国之臣”似的,闵政可不想背上这样的罪名,干脆一撂担子,将问题扔了出去:“既然我这提议不好,那葛大人你说一个。若能解决国库之困,那葛大人就是咱们户部的大恩人。”
唐诗听到他这赖皮的话,很是无语。
【六部各司其职,户部的问题凭啥要让刑部来解决?是不是下次葛大人破不了案子也找他啊?】
【他想不到,不代表没有。咱们现代农民种地可不需要交税纳粮,相反政、府还有补贴,发钱激励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呢。】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震惊了。
这宿主到底来自什么神奇的地方,不征田赋,还发钱给农民,那他们的朝廷哪里来的银钱?
就连闵政也顾不得跟葛经义争了,不停地冲他挤眉弄眼。
闵政不傻,福星姑奶奶明显更待见葛经义嘛。
没看这几次出声都在怼他吗?
所以这事还得指望葛经义。
葛经义压根儿没搭理闵政,论套话的机巧,还是他跟皇上最搭,贸贸然乱开口,引起了娘娘的怀疑怎么办?
果然,很快皇上就给他搭桥了。
龙椅上的天衡帝缓缓开了口:“葛爱卿,你既然反对加征田赋,那你可有什么法子?”
葛经义一脸头大的样子:“微臣,微臣……”
唐诗果然看不下去了,问瓜瓜。
【瓜瓜,你有什么办法吗?】
【我只知道一个,增加商业税。未来商业税才是财政收入的大头,比如营业税、增值税。普通百姓名义上没直接交税,但吃穿用行方方面面的消费中都包含了税收。】
瓜瓜显然要比唐诗专业很多:【宿主,商业税确实是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抑制了商业的发展,即便现在放开,短期内商业税的收入也很难大幅度增长填补国库的这个窟窿。】
【达不到加征田税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肯定会招来很多反对的声音,政策也很难持续下去。】
竖起耳朵听的大臣们很是失望。
他们还是不大相信商业税能够跟田赋齐平,甚至是超过田赋。
但唐诗却是深信不疑的。
【是啊,什么打捞沉船挖宝,都只是一时之策,并不能长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拓宽税源,不要完全依赖田赋。不然后果便是不停地加田赋,最终导致农民活不下去,各地发生暴动,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的王朝,然后再反复循环这个过程。】
有胆小头一次知道宿主跟瓜瓜的大臣倒吸了一口凉气,小心翼翼地看龙椅上的天衡帝。
这话太大胆了,哪个大臣百姓敢这么说,诛三族都是轻的。
但也有不少大臣明白,宿主和瓜瓜只不过说了个大实话而已,历史的车轮便是如此反复滚动的。
瓜瓜:【其实还有个来钱更快的法子。】
满朝文武皆是精神一阵,悄悄竖起了耳朵。
唐诗也来了兴致:【什么法子?】
瓜瓜:【抄家,抄几个贪官的家,不就有银子了?】
不少大臣浑身一寒。人至清则无徒,他们这些官员有几个能保证自己手上绝对干干净净的?
生怕瓜瓜再说什么惊人之语,很多大臣都想站出来阻止,但又怕自己跳得最快,当了出头鸟。
正犹豫不决时,反倒是葛经义开了口:“皇上,此事需得从长计议,微臣相信一定能找到破解之法。”
不少大臣跟着附和,只希望宿主和瓜瓜的注意力赶紧被转走,别再揪着什么抄家不放了。甚至都有人希望闵政站出来拉拉仇恨,再跟葛经义吵一架。
唐诗丝毫没察觉到大臣们的恐惧,继续跟瓜瓜闲聊。
【你说的这个法子也确实行,但也只是一时之计,总不能年年都抄家。】
瓜瓜突然说:【宿主,你知道吗?在古代南亚、中东、欧洲地区,丝绸、瓷器之类的可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这个唐诗知道一些:【丝绸之路嘛,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可是大大的有名。茶叶、丝绸、瓷器是最受西方贵族喜爱的东西。】
瓜瓜给唐诗科普:【没错,西方人将丝绸当宝,基本上多重的丝绸都能换回多重的黄金。古罗马皇帝,教皇都极为追捧丝绸,以能够身穿一件丝绸为荣,哪个贵妇有张丝绸手帕在上流社会都能出尽风头。而且丝绸很实用,骑士穿的锁子甲磨皮肤,要是里面能穿一件光滑的丝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