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我的桃源前店后厂(207)

作者:薛绣虎

当这种情绪已经扩大到成为一种浪潮,尤其是眼看着风云基地已经走上正轨, 所有管理者都清楚, 如果他们不能满足民众的这种要求, 就会被狂暴的浪潮掀翻,淹没。人无法和洪流对抗,个人更无法对抗群体的利益。

所以此时此刻闻竹的到来不但没有破坏他们的利益,甚至是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主观意愿是很好的,态度上他们也都愿意配合。但是实际操作上出现的问题, 却是层出不穷。闻竹表示理解,但很痛苦,基层工作,尤其是组织工作难做的原因就在这里。

幸好接收办公室和武装队都已经出现雏形, 而且还有上次的工作经验以及总结报告可以吸收,闻竹甚至连夜印发了很多注意事项小册子, 不再需要她事必躬亲。之所以还要亲自来这里坐镇, 主要是暂时闻竹也只能把自己当做监控室。

没有这种便利,而且科技化的手段,可想而知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再说现在的闻竹已经感受到了人才的匮乏, 她也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大海捞针, 寻找可用之才的机会。风云基地已经有许多人被打上了可以继续观察的记号, 现在轮到了曙光基地。像是郑鸿卓和王斌这种高层, 当然也可以用, 但是却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规划和驯服过程。中低层的管理者倒是不用这么麻烦,给他们一份工作,一份说的过去的福利待遇,他们就可以。毫无障碍的全身心融入新的体系。

忠诚?他们当然会忠诚于闻竹,把过去全部扔进垃圾堆里,估计路上遇到赵鸿卓都会当做不熟悉的邻居。闻竹很放心,因为知道即使原本基地里的人都住在一个小区,也不可能有人会被老领导煽动反对自己。

尤其是他们知道监控无处不在之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吸收了曙光基地之后,闻竹觉得暂时也到了极限。风云基地那边的先遣施工队已经完成了任务,又转到曙光基地这边儿来干活。好在规划和图纸都不需要他们参与,闷头干活儿就是了。辛苦归辛苦,待遇却是很可观的,也没谁会有怨言,顶多觉得太充实,需要适应一下。

而且冬天眼看着就要到来,现在辛苦几个月,攒下一笔钱,冬天的花销大着呢。有机会操作机器的人,都很快意识到,在桃源工作可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自然不愿意放弃脑力劳动的机会,总想着趁着冬天好好学习,以后还有类似的工作,往上爬一爬。

而学习能力没有那么好,错失了操作机械的机会的人也清楚的意识到,在桃源即使是卖苦力,也有更简单快捷的方式,而且等以后机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便宜,他们这些人只会是第一批事业的想永远有钱挣,有这么好的福利待遇。毫无疑问,必须得努力学习。

一旦要上课,就得脱产,前期的积蓄非常重要。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只要愿意问,桃源的员工都会解答。所以大家都知道,在逃上课基础课程是很便宜的,花销主要是购买课程和买做笔记的纸笔,以及在食堂吃饭。

基础课程很便宜,几乎就是赠送,有学籍的人买纸笔也很便宜,因为要做笔记,这一份开销是省不下来的,而上课就难免在学校里面吃饭,脑力劳动。也很消耗热量。吃饭这一条上,如果不是非常必要,还是不节省的好。

而且学校食堂物美价廉,不仅食物种类丰富,还比饭馆里要便宜。如果是一家人一起住,其实完全划得来食堂打饭,再自己做一点儿,就可以是非常丰富营养的饮食,所费也不多。其实只在一日三餐的花销上,算算账就可以发现,读基础课程很有必要,而且一个家里读的人越多,越能占到便宜。

再加上还要拿到居民身份的需求,所有人的规划里都主动或被动地加上了读书这一项,而且优先级都很高,否则算算账就会发现自己是亏损的。对于普通人和普通家庭来说,不能及早开始工作,拿不到应有的优惠,或者同样的工作比别人拿到的工资少,就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这种紧迫感和什么都不能损失的贫穷感会促使他们按照宣传的那样努力去学习,但是他们往往不太可能选择继续读下去,一个家庭里面可能也只有一两个人能够继续脱产读书去上提高班,专门班,定向班。

人人都知道,上学的时间越长学到的东西越多,将来会获取的职位就更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高昂的前期投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甚至也可以说,这些规则就不是为了他们而制定的。

文竹需要的是尽可能快,能够派上用场的人才,现在还不是普及高等教育的时候,只能尽可能的做好准备,埋下培育人才的种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