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鉴(2540)
且他知道为了给自己重塑筋脉,眼前温侯废了半身修为。
上天眷顾,让他遇明主又遇知音,此生幸矣。
“先帝还给康平王的小儿子赐了名字,我怎么不知道?”温御一脸疑惑看过去。
一经重新拿起纸笔,“那时你与军师在外征战。”
“没想到我们在外征战的那么辛苦,先帝竟然在皇城里雨露均沾,一点儿都不为我们担心。”
一经闻声抬头,“温侯这个语气,跟军师很像了。”
“我酸了?”温御震惊。
“不是酸。”
“还好。”
“赤果果的嫉妒。”一经重新拿起纸笔,继续将自己知道的事全部写下来。
温御视线回落,“康平王的小儿子叫什么名字?”
“白起。”
“叫白起?那……那是起还是没起?”温御开始阴谋论,“康平王不会是因为不满意这个名字所以把先帝记恨上了吧?”
“康平王是仁善之辈,且‘起’有奋起之意,温侯无须过分解读。”一经觉得不会是康平王。
“难道是吴王不喜欢那对玉如意?”
一经默默写下当日城楼与周帝一同出现的十位皇室宗亲所有所知秘辛,最后一张宣纸上写到蜀王。
温御接过宣纸,“先帝对蜀王网开一面是什么意思?”
“琅琊案你可还记得?”
温御摇头,“不记得。”
一经颇为诧异,“此案当时轰动一时,而且……那时你在皇城,一点印象也没有?”
温御又仔细想了想,仍然有些模糊,“流寇杀人劫财?”
“流寇是假,乃是朝中户部侍郎与凶犯勾结私吞赈灾款项,后被人揭发,前前牵扯出来的官员近二十人,但被拉到午门斩首的有十七人。”
“为什么?”
“有人托到蜀王萧柄身上,他便私下偷梁换柱,换走了三人。”一经回道。
温御皱眉,“蜀王这胆子有点大啊!”
“先帝知晓后并没有拆穿蜀王,但却亲自下旨斩十七人,将被蜀王换进来的三人发配边陲,且有专人看守。”
温御点头,“先帝此举是告诉蜀王他已知晓此事,却未降罪?”
“正是。”
“后来呢?”
“蜀王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先帝之意,彼此心照不宣。”一经表示,“倘若先帝降罪,蜀王性命不保。”
“蜀王跟先帝是?”
“旁支兄弟。”
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母妃无错
一经告诉温御,萧柄虽然是旁支,但自小寄留在先帝府邸,两人自小呆在一起,直至十五岁那年,萧柄方才被接回去。
“琅琊案后先帝召蜀王入宫用过几次膳,且给了些赏赐。”一经解释,“应该是怕蜀王心里放不下。”
温御点了点头,“照你这么说,蜀王应该不是尊守义的人。”
一经再次搁下狼毫,视线落向摆在矮炕上的纸张,“先帝为人光明磊落,便是李世安那般也还是给了他重新站在御书房的机会,不想李世安丝毫不感念先帝用心良苦,竟然记恨在心里。”
“对了!”一经忽然拿起一张宣纸,匆匆补上两笔交过去。
温御接过宣纸,“瑞王?”
“瑞王也是先帝旁支兄弟,自小喜文厌武,书读的太多便瞧谁都不顺眼,时不时与先帝起争执,譬如先帝吃饭多说几句他便以‘食不言寝不语’恶语相向,这都不是重要的,你往下看!”
温御瞧向那行未干墨迹,白眉紧拧,“他的儿子……战死沙场?”
“那一役本不该他的儿子去。”一经轻叹口气,“是先帝执意派其子出征,没想到一去不回。”
“丧子之仇?”
温御抬头,“所以瑞王萧肃轩很有可能是尊守义的人?!”
“他有一女,女婿在峡关手握八万兵。”一经又道。
看着矮炕上十张宣纸,温御一经将矛头指向瑞王,萧肃轩……
沈宁入天牢次日,戚沫曦得到消息后即从神策营赶回来。
她先去找的温宛,二人带着酒肉进了天牢。
沈宁见状苦笑,“你们不用出去给我想办法吗?”
不等温宛开口,戚沫曦直接叫狱卒把桌椅搬进来,“外面想办法的人多的是,凭我的脑子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温宛你说是不是!”
“不差这一顿酒。”温宛拉着沈宁坐下来,戚沫曦豪放倒酒。
沈宁不由多看温宛一眼,温宛只是笑笑,“今日我们尽情喝。”
牢房里,温宛跟沈宁起初喝的矜持,不似戚沫曦上来就大口大口灌酒。
酒这个东西,初喝时谁也不想醉,苦涩入喉,甚至有些难以下咽,随着微熏,那种感觉越发叫人上瘾。
“沈宁,他们居然诬陷你通敌,真是瞎了狗眼!沈府满门清贵,世代簪缨,你有什么理由通敌?难不成是那赫连图长的好看?”戚沫曦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