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不做大姐好多年(148)

作者:朱大概

王凤云吃惊的看着刘璃,想确认她说的是不是真的:“你来公社上班了?”这是什么运气,现在可不是随便招工的时期,刘璃凭什么能来公社上班?

“对呀,”刘璃笑的有点欠揍:“这还要感谢你。”

王凤云完全忘了自己来公社的目的,不可思议的看着刘璃,嘴里喃喃:“感谢我?”

刘璃认真的点头:“是的,要感谢你。因为你的揭发不实,让公社革委会注意到我们姐弟几个孤儿,生活的太不容易了,稍微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就被人嫉妒。”

“恰好我又认识字,老人家理论也会活学活用,公社就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姐弟的生活,好让全公社所有的贫下中农都知道,只要认真学习领会老人家的思想,哪怕是孤儿,在集体的怀抱里也能生活的越来越好。”

这也行?你咋不上天呢?王凤云目瞪口呆的看着刘璃,完全忘记自己来公社的目的:“你不是说要养弟弟妹妹吗,现在到公社上班,怎么养你弟弟妹妹?”

刘璃觉得自己可以收回刚才对王凤云有点小聪明的评价,这人的脑袋不大灵光的样子呀:“我到公社上班,每个月有工资,同样可以养活我弟弟妹妹。”还能养的更好。

王凤云哑然。她本来是想报复刘璃的,怎么就成全了她?知青哪一个愿意在生产队劳动,哪怕不能回城,可是到公社上班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也很愿意呀。

竟然被刘璃一个乡下丫头得到这么好的机会。

王凤云不服、不甘、不乐见刘璃竟然比她过得好!

公社被刘璃迷惑了,还有县革委会。王凤云觉得自己找公社革委会揭发刘璃是个错误,应该一开始就去县革委检举。于是她第二天连假都不请了,直接偷偷跑到了县革委会揭发刘璃、生产队和公社。

没错,就是一起揭发,一个也别想跑。

知青下乡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期间暴露了一些问题,上头对知青工作还是很重视的,所以槐树庄知青王凤云揭发公社革委会以权谋私的道路,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

县革委会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对知青王凤云同志反应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了一个王凤云十分不愿意听到的结论。

那就是公社革委照顾贫下中农孤儿,正是集体主义的体现,也是制度的优越性。刘璃同志理论功底扎实,对老人家的思想学习领会深刻,可以做为县活学活用个人进行培养。王凤云屡次越级揭发组织,是对运动心怀不满,对知青工作心怀怨恨,需要进一步改造。

然后,刘璃就被华丽丽的调到县革委会上班了,不仅仅是调动了工作,连她们姐弟几个的户口,也由槐树庄迁到了县城。

而王凤云,则被发配到了全县最偏远的一个生产队,那里每个工分值只有三分钱,想进一次县城需要走六七十里山路,是所有知青的噩梦。

县革委会考虑到刘璃家的实际情况,专门给刘家分配了一个小院子,虽然只有三个房间,也足够住下她们姐弟几个。

“刘玲,刘启帆、刘启晟,你们三个快点。”刘璃站在新院子里等着带三个弟妹,自己也觉得有些不真实。

是,她前世很佩服老人家的高瞻远瞩,更佩服他诗作的大气磅礴,几乎会背诵所有老人家的诗词,在这个时代竟然成了最响的敲门砖。

现在她每天只要看老人家选集,就是最本职的工作。当然,县里的报纸她要给供稿,内容就是学习老人家论述的心得。每周才要一篇稿子,对刘璃没有什么压力——为了掩盖自己的文字功底,刘璃经常写一点不犯忌讳的病句,报社的编辑每次给她修改后,都劝她自己再加强学习。

相比自己的学习,刘璃更关心的还是刘玲几人入学的问题。

刘启航那里,刘璃问过他的意见,如果刘启航有意向的话,刘璃觉得他还是重回学校的好——此时读书无用,可是用不了几年,读书重新成为人们超越自我的途径。

可是刘启航拒绝了刘璃的提议,他的理由是刘璃虽然有了工作,在县革委会的工资也只有三十几块钱,想养活他们几弟妹还是很困难的。

毕竟现在他们一家子搬到县城,一根葱一头蒜都得花钱。他做为头大的男孩,不能只让大姐一个人牺牲。刘璃拧不过他,只好厚着脸皮求到毛纺厂工会主席头上,希望她在毛纺厂看看,有没有适合刘启航的工作。

现在的刘璃,跟在槐树庄那个靠毛纺厂慰问才敢买点瑕疵毛线的刘璃不一样,工会主席主动向刘璃示好,汇报给厂领导之后,招收刘启航做了一名学徒工,每月有二十块钱的学徒工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