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元帅(未穿古)+番外(56)
现在卫修远起兵清君侧,一路上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只诛贪官污吏,倒是迎来了许多赞誉之声。
尤其是在民间,在百姓心中,卫修远与救世主也没什么区别了。
一路上卫修远势如破竹,直捣黄龙。
朝廷匆忙凑齐了几十万大军阻拦,不过可惜这只是几十万的乌合之众。
而被卫修远训练过的几十万边关军,都是与西戎人交战见过血的精锐之师,以一当十都不成问题,对付朝廷匆忙凑出来的乌合之众,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卫修远轻易就军临京城之下,他没想强攻京城,只派军将整个京城围困住,就让京城里的那些达官贵人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京城内的皇城,早朝时,承恩公看着人数少了大半的官员们,心中一阵阵的发寒。
这些找各种借口不来上朝的官员,无非是觉得自己不能与他们这些即将要被清君侧的奸佞同流合污,要划清界限,以免卫修远的大军入城后遭到清算。
于是现在还坚持上朝的也就是跟承恩公一样属于被清君侧的奸佞/卖国贼了。
他们心中很慌的商量着该如何处理现在的危局。
大庆重文轻武已久,京城里的防御兵力仅有八万御林军,还是八万中看不中用的!
现在御林军可以说是完全掌控在谢家和京城内的某些大家族手中,但是他们也是最清楚御林军的战斗力的,根本就不是城外能灭掉强悍西戎的边关军的对手。
之前他们凑出来的几十万大军都轻易被卫修远的边关军策反或者打得溃逃,而京城内的八万御林军论起战斗力还不如那几十万乌合之众呢。
起码乌合之众的人数远超御林军的人数,而御林军的战斗力却跟乌合之众差不多。
这时就有人提出:“要不我们投降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人是求和派中的一员,但人微言轻,没被卫修远注意到,所以他并没有被定义为卖国贼。但他却与这个派系的官员们有着撕扯不开的牵连,所以也不得不跟他们一起垂死挣扎。
对他的提议,那些已经上了卫修远黑名单的官员们只是呸了一声,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真正投降后能留下性命的只怕只有他这种小喽啰,而他们这些曾经支持弄死卫修远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必须抗争到底!
他们开始商量怎么引入外援。
不过可惜,大庆周边真正能算强国的就只有一个西戎,还被卫修远率军给灭国了。而其他弹丸小国,全国上下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边关军的人数多,怎么做外援?
至于更远的地方或许有大国,可是大庆这些人都没听说过那些国家,他们只能最后无奈的发现,好像没人能救他们了。
承恩公想了又想,只能妥协的道:“不如我们求陛下封卫修远为异姓王,安抚他,让他退兵?”
有人迟疑的道:“能行吗?卫修远会愿意撤军吗?”
如果他愿意撤军,别说封异姓王了,就算封摄政王,一字并肩王,他们都愿意。反正又不是他们的江山,封王会妨碍的是小皇帝的统治。
承恩公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只能说:“试试看吧!”
不管怎么样,想办法保住性命最好。
于是承恩公就入宫去面见太后了,至于几岁的小皇帝,他的意见根本没人在意,他只需要最后拿着玉玺盖章就行。
很快承恩公就拿着封王圣旨出来了。
他想了想,忍痛将自己的儿子派出去宣旨,以示对卫修远的重视。
这位谢世子以宣旨官的身份来到军营,是被几个士兵拿刀指着浑身冷汗的进去的。
他来到帅帐内,见到了这位年轻强大的新任边关军将军卫修远,不过他注意到卫修远身边的五个统领,有三个对他怒目而视。
这三个统领谢世子也有些熟悉,顿时想起好像他当年在边关军做监军时,好像这三人也是当时的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统领,而当时的将军,是忠勇伯苏将军。
只是当初他因为与苏将军的不和,在苏将军陷入包围圈,阻挠了一会儿救援行动,导致救援不及时苏将军战死,他这个监军就被迫回京城受罚了。
谢世子想起曾经的旧事,顿时低下头不敢与那三位统领对视,他担心这三个统领会记恨他对卫修远进谗言处死他。
谢世子战战兢兢的拿出圣旨,也不敢让卫修远跪接圣旨,于是就这样,卫修远端坐在帅帐中心的椅子上,谢世子拿着圣旨小心翼翼的念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仁广运……”
卫修远微微皱眉:“说重点!”
谢世子吓得双腿颤抖,声音更小了:“卫修远护国有功,赐封镇南王,世袭罔替,赐封地平州、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