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220)
张流:明白了。
南坪村的人都在这儿,小秀才不好意思!
“我懂!”张流认真道。
顾璋:懂什么了?
等告别了南坪村的人,顾璋就带着张流上山了。
张流见他走的方向不对,指着另一个方向提醒道:“找大鹅应该去那边。”
“不吃大鹅,咱是去找一种藤蔓。”顾璋强调!
张流随即认真起来。
这些日子,但凡是顾相公找的东西,无一不派上了大用场!
两人越走越深,张流都警惕起来:“顾相公想找什么样的藤蔓?要不跟我说说模样,我帮你找。”
顾璋看周围环境越来越熟悉,“快到了。”
话音才刚落,穿过一片低矮的野丛,一只小猴子从空中荡过去。
它踩着一条悬挂在高大树木下的粗大藤条,宛如荡秋千一样在树间穿梭。
顾璋看着眼前的巨藤,亲切又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他上辈子最亲密无间的战斗伙伴,也是一种藤蔓,学名白藤,因用带刺的纤鞭沿着树干牢牢地盘旋绞缠,形成盘结怪圈,全身遍布锋利硬刺,又被人们称为“鬼索”
张流问道:“您找这种藤蔓做什么?我去帮您取一截来?”
说着他就作势要抽出腰间长刀。
本只是觉得眼熟,想怀念一下老朋友,被张流这么一问,顾璋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奇特的想法。
他这辈子,有没有可能还和老朋友并肩作战呢?
虽然没了异能,但是他对这种藤蔓的特性可谓了若指掌,甚至比自己都了解的更清楚。
这个念头一旦起了,就再也抑制不住了,顾璋道:“我找找,选一段好的。”
白藤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眼前巨藤显然不是,但他可以选外形上最为相似的,替换下来,想必无人能发现。
巨藤在林间蜿蜒曲折,野趣横生,姿态万千。
顾璋找了好一会儿,终于找到一节酷似白藤的:“就这一段,咱们一共带三百尺走。”
三百尺,也就是一百米。
“从这里,到这里。”顾璋比划道。
张流靠近,也觉得这一段突刺横生,感叹道:“这一段长得好生威风!”
顾璋眼里也满是欣赏,他摸了摸藤蔓上凸起的尖刺,赞道:“形如巨蟒,势若飞龙。”
曾经,千米巨藤每每从高空轰然砸向地面,宛如千枚火雷乍爆,撼地摇天。
可惜了,他一人没法再现那般神采。
收集好足足一百米巨藤,蜿蜒对折收好,用末端圈起,拎着就能下山了。
下山时,那只大鹅还在,依旧嚣张的从顾璋面前路过,“嘎嘎嘎~”
顾璋对这只大鹅印象深刻。
他没想捉它,但在离开时,这只大摇大摆地嚣张大鹅,就被捆了翅膀,被送了过来。
“这是咱村里猎户在山里散养的大鹅,绝对好吃,您带着,在回去的路上吃。”
周围几个村的百姓听说他今日离开,都纷纷前来送它。
“这是家里鸡下的蛋,都用咱村的土法子焖好了,保证香!知道您喜欢,咱村有鸡的人家都凑了凑,给您煮了一锅。”
“这是村里手艺人给您新编的蒲团,路上在外面歇的时候,垫着坐舒服。”
“咱肯定好好干,不给顾相公你丢脸。”
顾璋还没走出村,原本空荡荡的马车,就被东一家,西一家塞了不少东西。
就连随从和侍卫,怀里都抱满了东西。
***
宁都府城。
城门口。
早早接到消息的知府、萧学政都和燕老一并赶来。
就想亲口得知顾璋回来后的第一手消息!
这些日子,虽然有零零散散的消息传来,但实在是不能解忧!
马车后跟着两列人马,徐徐从远处靠近北边城门。
但凡消息灵通点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回来了。
城门附近的百姓都好奇起来。
“就是那个说可以让宁都麦子增产到两石的小秀才公?”
“当然是他,咱宁都谁还有这个阵仗?出门还带这么多人?”
“你们说,真解决了吗?我听说那个村的麦子都长满黑斑了。”
“我听说都倒伏在地了!”
“这要是真能成,可还真的应了那小农□□号。”
谁也不知小农神这个名号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只知道大约在今年冬日左右,似乎整个宁都,都传起了这个名头。
不过原本只在乡野中流传,经此插曲,倒是闹得府城人人皆知。
原本已经随着时间沉淀,被许多人遗忘的记忆再次被勾起来。
有人算了算日子,“我记得咱宁都的麦子,是五月收对吧?”
“五月底,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收获期。”
“那岂不是没几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