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皇帝堂妹+番外(231)
儿子仁弱平庸,李治将治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
武媚娘听了,眉头微微一皱,转头看向他问道:“你真想这么做?”
李治的双颊之上泛着病人特有的潮红,被人一瞧就看出他的病弱来。
“确定继承位序后,对显儿,对你都是好事。”这是李治思考多日想出的一个后招。
他这些天翻看了好几遍《史记》,对吕后之事感触颇深,不知不觉联想到了今日大唐的政局。
大唐自从建立后就伴随着各种政变谋反,玄武门之变、李承乾谋反、房遗爱谋反,李贤谋反……这些政变都说明了李家皇权继承的不稳定,这点与前汉相似。
李治毫不怀疑等他去后,一定有一场或者几场谋反会张开天罗地网扑向李显。有媚娘在,李治不怕。但武媚娘比自己年龄还大,她若去了,显儿该怎么办?
在吕后去后,汉惠帝的几个儿子都被那群谋上作乱的大臣当做非惠帝之子杀死在府邸上。这些大臣内里为绝后患,表面还要冠冕堂皇地说惠帝的亲儿子是吕氏血脉。
这些孩子是吕后亲孙,当然带有吕氏血脉。汉惠帝再窝囊,也不会认不是自己的孩子。
李治要封重照为太孙,一方面是出于这点考虑,另一方面是加强李显的权威和正统。李治不仅想着要封太孙,还想要开府置僚属,为李显一系增加对抗太后的力量。
若有一天,李显政治手腕成熟,他将会凭借这些力量和媚娘一较高下。李治心中对两种结果都坦然接受。媚娘胜利,李显要再次蛰伏下来;李显胜利,媚娘回归后宫荣养。
武媚娘叹息了一声,道:“你想做的事情,谁又能阻止你?”
李治握住武媚娘的手,认真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我去之前,一定将你安排妥当,定不会负你。”
不知为何,李治这些年有时心格外柔软,有时又格外无情。这份柔软对着的是家人,无情是对着那些威胁皇位传承的人。他甚至为了皇位永固,把另外两个庶出的儿子贬谪到外地安置。
李治立刚满月的重照为太孙并为其开府置僚佐,这个想法很好,但却遭到了大臣的反对。
第89章 . 我的天后堂妹 东巡洛阳
当李治和重臣商议起这件事情时。重臣们对于这种古之未有的创新下意识地拒绝, 拒绝之后脑子转动才想清楚这件事情的利害。
李治担忧他去之后会出现像之前那样的谋反和政变,然而宰臣其实更担忧。
像太子谋反,比如太子承乾和太子李贤, 这两人事发之后除了被圈禁安置在边远之地,但他们的性命都无忧。
然而那些跟随的大臣以及和这些人有紧密联系的官员, 如同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轻则流放, 重则抄家灭族。
若太孙开府置僚佐,那被拨去的人中肯定有他们自己或者侄子学生。天后和太子的问题还没有完美解决, 这又为十几年甚至几年后埋下了争斗的伏笔。
有人反对,也有人同意。太子僚佐占不了坑, 那太孙的僚佐应该可以吧。
李治的提议遇到不小的阻力,他也隐约明白重臣的意思, 心中犹豫了几天,下了决定:只立太子嫡长子重照为皇太孙, 不开府置僚佐。
即是如此,东宫上下依然喜气洋洋。现任皇帝亲自指认了第二位顺位继承人, 以后无论朝局如何变化, 这来自天皇给予的皇位合法性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四月关中大旱, 京师粮价飞涨,于是李治和武媚娘带着文武百官前往东都洛阳就食。
马车吱呀吱呀地走在尘土飞扬的大路上。武婧儿掀开车帘往外看,只见血一样的落日西沉,整支队伍就像一只驮着笨重外壳的乌龟缓缓向前挪动。周围弥漫着压抑沉闷的气息。
李治和武媚娘等人留在长安, 庞大的会加剧长安的粮荒,粮荒有可能引发民变。但离开京师前去洛阳,队伍随行带的粮食并不多,那些普通的扈从经常挨饿赶路。
武婧儿不禁想起了, 她跟随帝后二人前往泰山封禅的场景。那时连年丰收,百姓家给人足,队伍经过的地方时经常有人成群结队地跑来一瞻圣驾风采。
然而现在武婧儿抬眼望去,只看见一片土褐色稀稀拉拉地残留几片绿色。庄稼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荒野之中,远远瞧见偶有一两个人相互扶着呆滞地在苍茫的大地上游荡。
武婧儿此刻感到了大唐的脆弱,轻轻的一场天灾就可以让人活不下去,就可以让大唐露出柔弱而脆弱的腹部。
武婧儿这些天一直心事重重,在看到一个士兵饥饿地拔起地上的野草往嘴里塞的时候,她再也忍不住去找了武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