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平步青云路(42)

作者:胖子家的学渣

光是这些,就是银子都买不来的好东西。

毕竟,就算战乱,只要下一代帝王还想执掌天下,就不会企图去毁灭这些藏书,反而还会指使士兵手下避开这些文人心中至高无上的殿堂。所以一代代留存下来,这里的藏书简直多到令人瞠目的地步。

不过,重复的也不少,光是四书五经,经过管理人员大致分类后,都能找出至少几十种版本的不同注释来。

不过,沈锦不那么在乎,他时间多,目前只是先搞懂院试要考的那部分,至于以后的,还有好几年可以继续读。总有一天能把全部知识记到脑子里的。

正常人在安静的藏书阁连续待个三五天还算是常态,连续十天半个月偶尔也有发生,但一个七八岁、正当贪玩时期的幼童愣是泡在藏书阁里待了一个月可是闻所未闻。

尤其人家还不只是看书,还会问当时在里面读书的秀才一些问题,从秀才这里找不到答案还会记下来找时间去问在府学讲课的举人教喻,据说甚至连院长都被这位打扰过。原本还嫉妒沈锦七岁童生名头的秀才越发惭愧,对沈锦的印象转了个一百八十度,佩服沈锦的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子放弃了平日的交际应酬,开始重新捧起书本学习,府学里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提高不少。

看的几个早已放弃其中部分学子的教喻大人,纷纷面面相觑。

感觉自己好像走错地方了。

这不是他们学院吧?

啥时候,他们这种不被重视中举率极低的府学,也有学习气氛这么浓重的时候了?

沈锦就是这样进入了众多举人大佬的眼。

原本,虽说一个七岁童生确实挺让人惊讶的,但也因为年龄太小,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定性,就被家里送来府学学习,很容易被那些心思没放在学习上的带歪。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很多年纪轻轻考中功名的天才就是因为顶不住花花世界的诱惑,被拐带到沉沦平凡中去的。

而且,“少时优秀,大未必佳”,小时候出息只能说是家里看管的严格,未必真就是天才,所以府学的这些举人们也只是稀奇了一下,甚至连见面的念头都没有兴起过,就把人放在脑后了。

唯一还能记得沈锦的,除了操心学院运转的院长,就只有常年呆在学院,经常会被沈锦找到请教问题的那几个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还太小,虽说好学勤奋这一点确实让人觉得有点意思,有那么几个上了年纪,家里儿孙也没多出息的举人有心想收个徒给家里留点香火情分,但小孩子确实定不下来心。

还是等个几年吧,要是几年后,这孩子考上了秀才,还能保持现下这种好学劲头,再收徒也不迟。

这孩子据说也是小地方来的,家里顶多有个教学几十年的廪生爷爷。虽说比起很多农家学子甚至商人后代的教学资源都要好了,但举人学的东西可是和秀才不一样的。

作为全府城最好的学府的教师,他们对自己很有自信。

沈锦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全府学的举人们盯上了,一个多月没抄书赚钱,只是不断支出,让沈锦的小金库迅速缩水。现在除了家里给的准备留作买房子的那两百多两银子,沈锦手里的钱连五两都凑不出了。

这点银子,在乡村或是小镇上或许还能好好的过一阵子,在府城,还不够他们三个过一个月的。

府城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

不过,现在的沈锦可没心思再继续抄书,他得找个更赚钱的法子。

不过,一个小孩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沈锦的医术倒是还不错,但问题他不是徐家双胞胎之一,家里也没有当大夫的,想借口家学渊源都不行,若是说出去给人治病,别人会不会信是一回事,到时候自己这个小孩反而要被人针对。

抄书就更不想做了,府城里童生太多了,就算沈锦有个神童名头,一套完全没有瑕疵涂改的三百千也不过六百文。

四书五经字数太多,大多都是购买印刷本,手抄的不太实惠,没人要。非要说的话,抄话本子最实惠,不需要考虑字体好看不好看,只需要稍微整齐一点,能看得清字,纸张上没有墨点破损啥的就行。抄一本两三百字也不过晚上抽出一个时辰就做完,能赚两百文,可比要求超多的三百千实惠多了。

就是名声不好听,而且沈锦太小,被人发现了这段时间营造的好学人设就得毁掉一半,得不偿失。

所以,沈锦觉得,还是自己写话本,抄书钱让其他人去赚,自己等着赚大头这不香吗?

当然,古代防盗版肯定不够严格,沈锦也不苛求钱都被自己赚了。只要写出的小说能给自己赚个百十两,一年多写个几本,还怕自己读书没钱吗?到时候都不用家里出钱了,嫂子们也不会有怨言了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