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平步青云路(36)
绝对给刘家把颜面做足了!
打听消息比找人容易,沈烈中午吃完饭抹了嘴就跑出去,不到三个时辰便回来,还顺手给家里女眷小孩们都买了甜嘴的点心。
每个村里都有那么几个游手好闲但消息绝对灵通的,更何况打听的还是刘家那个早就被村里光棍们惦记许久的二姑娘,简直一打听一个准。
陈氏听了儿子打探来的消息,心里对刘桃儿就有了几分喜欢和怜悯。又得知刘桃儿丈夫去世后是娘家哥哥们出面去把妹妹带了回来,就知道刘家男人们至少是团结的。
女人都是跟男人走,加上刘桃儿吃穿虽是用的家里,每月也会往家里交上一笔钱,隔三差五也会给侄子侄女们买零嘴,是个懂得人性和交往的姑娘,心里就越发的满意。
“那,那姑娘家怎么想?有打算给姑娘再找不?”
沈烈大口大口喝光了妻子端来的温白开,袖子一抹嘴巴,点点头:“是听说要找,但据说目前去说媒的刘家都不满意,不是家里穷就是本人有毛病,还没答应谁。”
“那就好那就好……”陈氏松了口气的拍拍胸口,好不容易找到个合心意的儿媳妇,要是被别人订走了,想找下一个可不容易。
沈烈一时间表情怪怪的,提醒娘亲道:“娘,你先别高兴的太早了。”
“咋?”
沈烈犹豫了一会儿,说道:“你晌午那会不是跟个姑娘起了矛盾?那姑娘说是来跟我大哥相亲的?”
“对啊。”
“是不是长得挺瘦,面皮看着挺白,吊梢眼,薄唇,看着二十来岁,个头比我姐还矮半头?”
陈氏愣了一下:“你咋知道?你看到了?”
沈烈抹了一把脸:“啥我看到了啊,我兄弟给我打听的,说是刘家至今未嫁的姑娘除了寡居在家的大房二姑娘,也就是你看好的那姑娘,二房还有一个,叫刘杏儿,家里给相了两年都没答应嫁出去,不是嫌人穷就是嫌人丑,至今在家做老姑娘。
还听说,今天上午的闹剧刘家那个村里有人看到了,回去就当闲话说了出去,刘家二房的那个媳妇觉得丢了脸面,先是跟嚼舌根的婆子吵了一架,回去后又把那姑娘给打了一顿,现在刘家还吵吵的鸡犬不宁呢。”
“啥?!”
陈氏惊讶的差点蹦起来。她看好的大儿媳,居然跟那个混不吝的女人是堂姐妹?
陈氏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脑仁都疼,嗡嗡的,叫人难受的想吐。
“哎哟……我的儿啊,怎么婚事这么坎坷啊。先是遇到李氏那个搅家精,又有个嫌贫爱富的混不吝要占便宜,好不容易找个合适的吧,家里还不清净,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陈氏拿着帕子抹泪,哭的泪花止不住的往下流,只觉得自己长子命是真的苦。
可不管陈氏怎么哭嚎,人家是堂姐妹,堂妹因为自己犯蠢,毁了名声,刘家就算不把这账记在沈家头上,也不可能再把二姑娘嫁过来了,不然传出去怎么说?
姐妹俩争男人?刘家下一辈儿的姑娘还嫁不嫁了!
所以,就算为了人家姑娘名声着想,陈氏也只得打消了找媒婆去刘家说媒的事情,继续相看其他人家的姑娘。
沈家族群在清水镇周边几个村子里都有分布,在本地算是个大姓。沈青的亲爹娘则是住在距离镇上十好几里的碗窑村。村子里沈氏一族的不算多,也有个七八户,少说男丁二三十口子人。
碗窑村以前是烧瓷器的,一整个村都是一商户的佃户,瓷窑也是商户的。前朝末期因为贪官横行,商户被贪墨了家产,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村民也跑的跑逃的逃,死的更是一大片,到新朝建立才渐渐恢复生机,但是这瓷窑是彻底没人管了。
吃饭的手艺没了,全村几十户人只能靠种地为生。姓沈的还算可以,靠着镇上有个秀才做靠山,衙门小吏轻易不敢招惹,尤其是沈源的嫡亲兄弟,除了已经死了的,硕果仅存的沈青亲爹,也就是沈源的弟弟沈析一家,如今靠着靠山和善于经营,也是坐拥二十几亩田地的村里富户了。
不过沈析家人口不少,儿子三个孙子五个,要养这么一大家子吃穿嚼用,尤其还想学二哥也供应孙子读书,这么些个地就完全不够使了。
沈析家这还算好的,就算有靠山,沈源也只是个年过七十的秀才,没有太多的来钱路,性子又刚硬,不可能允许族人仗着自己名头为非作歹,能得钱的路子就更少。
有过得好的自然就有过得不好的,可这年头,新帝登基也没几年,眼瞅着又要面临国本之争,指不定会不会火烧到临廊郡,会不会连累到下面的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