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霍当我爹,汉武帝追悔莫及/迷人的老祖宗都是我爹(汉)+番外(279)

作者:鸦瞳

刘彻想到确有其事,有些憋屈,思索了半晌又道:“异姓封王弊端甚多,朕不可坏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卫小四:“那公孙弘老丞相当初还‘以丞相褒侯’呢,这不就是陛下您坏的规矩吗?”

刘彻无奈:“……那是公孙弘于朝堂贡献突出——”

“那我的贡献不够突出吗?”卫无忧终于等来了反击时刻,一鼓作气问:“从盐铁、酒精、黑.火药、龙首渠开渠引水、猛火油开采、治黄之策等等……这么多功绩加起来都不足以换一份奖赏吗?”

刘彻一时有些语塞,没想到小无忧从前不计较得失,是攒着在这里等他。

平心而论,无忧的这些东西随便拉出来一样,便足够封侯进爵了。

想要诸侯王之封,并非是痴人说梦。

卫无忧又靠近一步,眼神中尽显聪慧的博弈之色:“您要是觉得还不够,再加上我今日准备的大惊喜如何?双季稻和冬麦的优质原种,我已经培育出来了。”

刘彻听着卫无忧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将这两种种子一带而过,急得从椅子上弹起来:“这种子现在何处,快带朕去瞧瞧!”

卫无忧扬眉:“这事儿您先不着急,不如先回答我的问题如何?”

刘彻闻言,再看卫小四悠哉悠哉的反应,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不纠结于封不封王这件事了。

刘彻心中最不痛快的是,儿子为什么对改回刘姓这般抵触,就好像,跟着他姓是一件多丢人的事似的!

皇帝陛下是这么想的,也是这般质问的。

很快,他就得到了卫无忧叹息之后的答案:“您怎么不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呀。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是最靠近漠北的地方,毗邻匈奴人,自然要建设的比中原地带更坚固,才是保证长治久安,城池兴盛的

上策。”

“也就是说,您呢,需要人打理这些个新郡,既要熟悉咱们这两年多来的各项进展,由此将各项举措推广至北地九郡,又要懂得创新,懂得因地制宜。这么一算,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

刘彻点头又摇头,差点被绕进去了:“你别想着跟朕兜圈子,你合适跟封个异姓王有什么干系!”

卫无忧语重心长:“当然是为了您好啊。封个半道冒出来的儿子过去,和封个有实际功绩,全靠本事混到这一步的实干家过去,哪个更能在朝中受到的阻力小一些?更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配合呢?”

刘彻:“……”

总觉得这些话的套路,似曾相识啊。

皇帝陛下如今已经不像一开始那般,听到“异姓诸侯王”就应激了。

他感觉自己似乎被小萝卜丁洗脑了,竟越想越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

结合此番漠北之战,若卫青和霍去病按照原计划大获全胜,也许须得几年内驻扎朔方城外,继续向西北扩张。

这不就像是派他们外出游历一番嘛。

皇帝陛下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忽视了这九郡之间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完全比不上长安城的生活条件,竟还畅想了一番。

卫无忧在一旁观察着刘彻的反应,心中嗤笑,越发觉得此事十拿九稳了。

小萝卜丁从座位上滑下去,落地跺跺脚:“您好好考虑考虑吧,在您定好主意期间,这些工程上的改进,我就暂时不插手了。”

……

最终,刘彻只被允许遥遥瞥了一眼“三一三号”原种。

得知麦子的亩产竟然还可以翻倍,皇帝陛下即便已经回到未央宫内,也还是激动地坐卧不宁。

平静之后,刘彻看向四喜,忍不住问:“如何,朕叫你去征询大臣们的一意见,他们对忧儿封王之事怎么看?”

四喜此番并不确定,天子到底是想要肯定的答案,还是否定的。

狡猾的大黄门回话道:“御史大夫、两位大司农丞、左将军公孙贺、飞将军李广等人,都是支持的。”

这些支持者,多是在处理政务等诸多繁事时,受过卫无忧恩惠的。

尤其是东郭咸阳、孔仅和公孙贺、李

广等人,大约是猜透了事情的真相,又揣摩过圣意,便顺势力挺卫小公子封王之事。

飞将军的两个孙子被卫无忧带着变化不小,老将军看在眼中,喜在心头,甚至想要卫无忧封王之后,带他孙子一道出去磨砺一番。

四喜见陛下脸色阴晴不定,又补充道:“不过,除此之外也存在不少反对的声音。说是七岁小儿怎可担此大任。”

刘彻闻言,似乎有些暗暗的放下心来。

若是满朝文武都支持,那这个异姓王反而封不得了。皇帝陛下斟酌着:“七岁小儿?当初他们每次遇到难事,怎不说起无忧只是个七岁小儿。罢了,既然是有人愿意支持,那朕便破了这个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