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孟婆,拿命来[快穿]+番外(68)
孟娴微讶:“你要去白玉围场?”
大召以武立国, 于乱世中打下基业,先祖为警示后辈不忘根本, 积极训练武备, 特开设白玉围场,于秋季召集宗亲与群臣共同于此狩猎,称之为白玉秋狝。
不过, 大召立国百余年,并非所有帝王都善于骑射, 秋狝三五年甚至十年举办一次都是常有的事。先帝就因患有心疾而十余年未进行秋狝。李元芑这个年纪,本也没必要秋狝。
“父皇身体不好,十余年未曾秋狝,宗室弟子弟武艺懈怠,是时候正一正风气了。”李元芑说的竟也有几分道理。
孟娴看着他,后知后觉的发现,半年多来吃的精养的好,李元芑已经比她还高上一些了。
他满十三岁了,这个年纪的少年个子长得极快,开始变声,虽仍旧偏瘦,也有半个成年人的模样了。
白玉秋狝的决定就这样传达了下去,宗亲与群臣各自准备,往常惫懒疏于骑射的各家子弟纷纷临时抱佛脚,时不时就听说谁谁家的公子制不住马,又被摔了下来。
一时间京城的骨科医馆和马市胡商炙手可热,往常装点门面,尽买些名马烈马,如今倒是性情温顺的小母马供不应求。
贵妇人与贵女们也没闲暇,不同于普通的秋猎轻装简行,早去晚归,白玉秋狝规模浩大,鼎盛时至多有千人合围那般壮观,宗室与重臣的家眷也会一同随往,既能向皇帝展示清正的家风,又能给未婚儿女相看一下亲事。
武将家族更是忙碌,平日里朝堂上打唇舌机锋插不上话,难得有展示自身的时候,无不早早擦弓调弦准备着。
孟娴没什么好准备的,她府上马匹弓箭都是常备的,倒是崔折澜家中没有好马,之前和她去小澜山打猎还是从她这牵的。
孟娴把他叫来公主府,让他自己挑了马匹弓箭,还翻出一柄长剑来给他佩上。
左看右看,应当是万事俱备了,孟娴还是有些忧虑:“我总觉得李元芑有什么图谋。”
秋狝场地甚大,打起猎来箭矢无眼,若李元芑存心要害崔折澜,让他跌下山崖,或是乱箭穿心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她只怕会来不及送汤。
崔折澜摸了摸身上的披风,随意道:“我与余老皆按捺不动,文臣已被陛下整顿的差不多了,此番秋狝,约莫是要探一探武将的心思吧。”
那披风是孟娴新给他做的,紫貂镶领,银鼠皮包边,影青色的暗纹提缎香云纱低调又华美,加上他眉宇间一贯的倨傲散漫和眼上深红的疤痕,备显狠辣,无愧于“权臣”二字,总觉得心思深沉,三言两语间就要搅弄些风雨。
孟娴又给他系上一块通透温润的羊脂玉佩,如此沉稳的缎子配上细润内敛的羊脂玉,本应最是端正稳重,偏偏都敌不过他那副神情。
她实话说:“我有些后悔给你送这些了,看起来更不像好人了。李元芑若忍不住杀你,也不是多稀奇的事。”
崔折澜一怔,无奈的笑出声,眉眼间冷意消融,只剩通身贵气,如同普通富家公子一般。
他拢了拢衣摆,摇头道:“这是殿下送臣的第一份礼物,可容不得后悔。”
“我虽不曾习武,但身手尚可,轻易不会遇险。”崔折澜迟疑着,主动说起了孟娴一直好奇的小澜山之事。
“当年小澜山诗会,我因身材过于高大,被带到了北地学子那一边。我不知座次分南北,直到南北学子因谁写的更好争执起来。众人公认我的诗作最佳,我说自己是赣州人,坐错了位置。”
他叹了口气:“结果北方学子认为我故意羞辱,南方学子说我背叛故乡,争执得狠了,十几人都来推搡我。我心头火起,将他们全部打倒……我从未习武,那是我第一次动粗,但莫名的就是知道该如何出手,那十几人中不乏善于骑射的蒙族人,亦不是我的对手。”
孟娴听的愣神,一个书生单打独斗十几个,怕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转世吧……
不,她很确定转魂汤从不兑水,就算是修真界的散仙转世也不会还留有前世的身法。
“王君延也在场?”孟娴想起那个掌握着崔折澜秘密的人。
崔折澜挑眉,笑道:“我打完下山,发现沟里趴着一人,顺手捞出来,正是王君延。”
“他说他也是赣州人,本想来帮我,还没近身就在乱中被人一巴掌推进了沟里。他伤了腿,我把他送回客栈,还叫店家给他炖两根棒骨补一补。严格说起来,也算是他的救命恩人。”
没想到那个干干瘦瘦,提到棒骨就暴跳如雷的知府大人竟还有这一段往事,孟娴笑得止不住,眼角泛出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