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一条座头鲸(131)
“你们的招待很周到,”海威特笑着说,“除了暴风雨的声音外,我听不到一点噪音。”
这话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明江道:“海上的暴风雨是这样,总是来的很突然不是吗?”
“是很突然,警报想起来的时候我们都有些紧张。”
“蓝鲸实验室没有针对灾难措施吗?不知道东海的风暴比起阿留申群岛一年四季的风浪来说如何呢?”
“这……”海威特想了想,“我认为大海的变幻莫测并不只是暴风雨,各处都有各处的魅力,不是吗?”
“当然。”明江回了一个微笑,“闲聊到此结束,那我们开始吧?”
“我已经准备好了。”海威特说。
他拍了拍手,这群蓝眼睛的外国人毫不犹豫地打开了手提箱,放在为他们开辟出来的实验场所,开始将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件地往外拿。
众人好奇地围了过去,想看看这群老外能拿出来多少好东西。
虽说手提箱内的东西在来之前都有列表和备案,被明江审核过,在来之前也经历了一些安检,她大概也能知道是哪些,但那些标注了“古生物化石”的,被装在液氮瓶子里的东西出现时,众人还是惊讶地倒吸一口气。
那些古生物陈列在桌子上,几乎已经算是整个寒武纪的生态群落。
明江之所以这么确信,当然是因为她亲眼见过那个时期的寒武纪,但海威特等人拿出来的所谓“标本”,和他们在寒武计划实验室里储存的那些完全不一样,看起来根本没有那种经历了上亿年的残破和岁月感。
反倒更像是明江带回来的那条奇虾和真的活着的三叶虫。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和所谓“标本”的定义相差甚远,但在此之前明江已经说过这件事,他们也见过活着的三叶虫,那些资料都还在他们手头上,虫子也活得好好的,因此寒武计划这边的人对其他的生物倒是更感兴趣。
“诸位,这里有一个重要情报我想与你们分享,”海威特环视了一圈,抬高声音打断了小声的讨论,确认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他才清了清嗓子道,“一段时间以前,地球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我们实验室在海面下,所以第一时间发现了……一些小小的意外,请看这些资料——我可以用这里的投屏吗?”
“当然可以。”明江抬了抬下巴,示意小张去把大屏幕连接上终端。
通过这里的内网,海威特将他手上终端的资料投到了屏幕上。
那是一段深潜记录,看起来像是水下摄像机拍摄的,在大污染发生前,这种活动据说很受欢迎,只是现在除非科研考察,已经很少有人敢往深水里走了。
“这段记录是十年前我们的深潜无人机在塔斯马尼亚东部地震带拍摄的,详细的坐标在屏幕上。”海威特示意道。
深潜无人机记录下的画面右上角显示着拍摄地点的坐标和深度,高清摄像头下,海底的情况一览无余,这里曾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珊瑚礁聚集地,到了南半球的夏季还会有成群结队的水母出现,但在污染发生的时代这些珊瑚礁和水母就已经消失得所剩无几,现在更是只余下了遍地残骸,连鱼都看不见了。
明江也知道这个坐标,十年前鲸歌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但是这个记录是后来她接管了寒武计划才知道的,海威特一行人不会无缘无故调查昔日的塔斯马尼亚,蓝鲸实验室的确也在追查着鲸的路径。
“一百年前,这里还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财产之一,这里的珊瑚礁和水母是全世界最多的,然而仅仅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几十年内,这里就已经成了这副模样,”海威特说,“这都是人类造成的。”
摄像头拍到了海床上一片又一片的鱼类尸骨,在场的人对于过去时代的了解只能从电子资料中感叹曾经那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不复存在,但对于海威特的说法却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种时候也没有人搭理他。
极端环保主义很少能找到多数人的共鸣,海威特对此也已经见怪不怪,紧接着他拿出了第二份资料。
这次的摄影机设备更高级了,同样的坐标,同样的深度。
却拍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这是上个月,我们在同样的海域拍摄到的情况。”海威特说,“录像并不是AI合成。”
新的画面中,奇虾在深海中捕猎,三叶虫和怪诞虫遍布每一个角落,巨大的鹦鹉螺探出触须,发光的栉水母跟在螺壳后面,海床上盛开着三穷傣花虫,高足杯虫和螺旋小细丝海绵密密麻麻地铺满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