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19)

作者:折芦北渡

趁曹管事去取青瓷的功夫,卫蓁在窑内细细转了一圈,对现代的陶器烧制技术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烧制用的是木炭,出来的物品是陶器,部分器具已经上了一层釉色,比不得她在宫中见过的精美,但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了。

这时,曹管事回来了,他的怀里抱着个长方形红漆木盒子,轻手轻脚地放在土坯桌上,再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

他原是村长的儿子,不愿辛苦耕作,又不愿外出干活。当初燕景云看中这里的地理位置,想要在此开设陶窑,他凭着对村子的熟悉和村长父亲的举荐,成为了这两座圆窑的管事。但是后来陶窑所产陶器品质颇低,燕景云也就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这里。他生怕有一天燕景云决意关停两座陶窑,他不想失去现在手中的权利,好在底下师傅争气,烧出了品质甚高的青瓷,这是老天给他的机会,他一定要把握住!

曹管事有心邀功,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夫人,这便是我们窑里烧制出的青瓷,纵与南人瓷器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卫蓁拿起安静枕在锦缎上的双耳瓶,细细端详。

老师傅塑的模自是没什么可说的,长颈、圆腹、双耳,模样规整,胎质细腻,表面平滑,入手温润,孔隙小,质地较陶器更加细密,只是颜色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青色,也不是后世所传的雨过天青色,色泽上要更偏向于黄褐色,已算得上是当世佳品了。

卫蓁默默在心里将其与自己在宫中见过的瓷器相比了一番,心里有了计较。

“果然精美,不知是哪位师傅所做?”

曹管事喜滋滋地领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那男子年纪轻轻,却目光沉稳,进退有度。

他向卫蓁施了一礼,“小人宋安,拜见夫人。”

“这青瓷是你烧制的?”

“是。”

“好手艺。不知可否能再出此般佳品?”

宋安犹豫片刻,急得曹管事一个劲儿地给他使眼色,但他最终选择实话实说,“此次小人能烧制出这般品质的青瓷,实属侥幸,但已略有心得,若继续精进,日后定能量产。”

从陶器到瓷器,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炉温,圆窑可以聚温,偶尔温度到了,出一两个瓷器属于正常情况,当然,用木炭做燃料很难达到所要求的温度就是了。宋安既然能从中有所体会,说明他是个有天分、善思考的人。

这一趟,真的不虚此行。

“不错。”卫蓁笑道。

绿荷适时上前,代卫蓁给了宋安一些奖赏。

宋安在心中长舒一口气,他还以为实话实说,夫人会不虞,毕竟不能量产的瓷器,价值等于无。

他不知道的是,为了给老夫人准备生辰贺礼,卫蓁不仅需要做好漫长的准备工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她还需要有人来帮自己,宋安的作用远比他自己想的更大。

汪居凡年及三十,他早年家道中落,凭借自身才学成为粮铺的账房。这份活儿挺好的,掌柜的和善,店铺又是镇北侯的私产,侯爷对下人也大方。他上无父母,下无妻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生活倒也顺遂。

可是去年末粮铺掌柜的换人了,新掌柜在熟悉情况之后,立马把汪居凡给开了,粮铺账房换成了他娘家小舅子。

汪居凡无奈,新找的活儿也干不顺,索性在街边摆了个小摊子,靠给人写信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一个带刀的方脸汉子找来,他的人生从此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汪居凡本以为自己又能回去当账房了,但是,这次是给侯夫人的店当掌柜的。

他来到店里的第一天,惊讶之情溢于言表,这店里都是些什么啊?

豆腐、豆皮、腐竹、豆浆……全是他不曾见过的东西,原料简单,味道还好,这怎么着不得赚个盆满钵满。

但是夫人告诉他,不靠这个赚钱,务必要让每一位百姓都能承受得起这个价格,豆腐的一些吃法,有顾客不知道的,也要无偿告知。

汪居凡能怎么办呢?他只能按夫人说的来。

好在奇货可居,刚开店时,顾客蜂拥而来,几乎踏平门槛,即使价格低廉,也能盈利不少。但是后面就不行了,几样豆制品做法不难,店里又从未避着过顾客,凉州城内聪明人不少,很快就有人学会了。

因而,店里的生意一日冷清过一日。

汪居凡满心无奈倚在柜台,直打瞌睡,就在这档口,夫人来店里了。

他一个不小心,下颌在桌角狠狠磕了一下,抬起头来,颤颤悠悠地向卫蓁问好,“夫人,您可算来了!”

那一下,看得卫蓁都觉得痛,“汪掌柜,不急,您缓缓先。”

但汪居凡心系豆腐店营生,丝毫不把自己的痛放在心里,“夫人,这店里,人是一日比一日少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是好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