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768)

作者:白云上

人祖籍扶安镇小河村。

小河村先头出个秀才,有点儿名了,后来出个举人,出名了,出个官儿,彻底出名了。

扶安镇秀才都少有,更别说状元,大家脸上是个个有光。

大家走出去,你哪来的,扶安镇?哎呦,那不得了啊!原来你是状元郎老乡啊,失礼失礼。

消息从京城传回来,蒋县令功绩上添了一笔,是乐得见牙不见眼。

村里人知道人留京城里了,不回来了,做了官儿,好像很厉害,乡试那会县衙外头放榜,村里人有人去看了,见着镇上人高声欢呼,一个劲儿的说了不得啊了不得,这是举人老爷了,村里人还跟着与有荣焉高兴自豪了一阵,然后就没什么实感了,大家对这种事儿一窍不通,小河村就没出过读书人,大家就听人说举人老爷厉害,状元郎厉害,做了官厉害,但到底多厉害啊,怎么个厉害法大家就懵了,因为没见过。

村长也不太晓得,之后还是同王大梅去隔壁小榕村吃席,小榕村的村长过来同他唠嗑,以前这人看不上小河村,不止是因为小河村穷,还因为他们小榕村有读书人,小河村没有,结果这才几年啊!人小河村出了个官儿,他们村的王书生童生都还不是。

这方子晨当初怎么的就没流落到他们村来?白白的便宜小河村了。

他态度一改往前,还有些谄媚,同以前大不相同。

村长知道他为何如此,不过没放心上,见着王书生腆着脸过去打招呼,问他一些情况。

这当状元了,留在京里干啥子官呢?以后还会回来吗?

王书生读书不行,可读书人对这些还是懂的,从他们执笔开始,谁都有一个金榜题名的梦,他满脸羡慕向往,便回了:“留京入翰林,官从正六品。”

说完了,看见村长一脸‘你说啥子嘛,我还是听不懂的样’,说的直白了些。

“我们扶安镇县令是正七品,若是方大人回来,我们县令得朝他下跪。”

这话村长就懂了。

听完是一脸的震惊,呼吸都急促起来,紧张的手心都出了汗,旁边的王大梅和一些听热闹的也是如此。

村里人见着来收税的衙役都害怕,知道最大的官也就一县令,皇上再大,那都太远,就县令离他们最近,这往日见都见不着的,他们觉得很厉害的顶顶的大人物,竟然都比不得方小子,见了方小子还得朝他下跪,这方小子出息了啊!

以为这也就算了,王书生又给他们抛出炸弹。

炸得村长和王大梅一路回去都是浑浑噩噩的。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

人才贮备的地,里头的人多是当内阁大臣来培养的。

我们县令是厉害,但县令比不得知府,知府又比不得内阁,内阁要上朝的,能天天见着皇上。

皇上什么人啊?

那是他们这辈子只能听不能见着的大人物,就像挂在天上的月亮一样,离他们太过遥远。

方子晨能天天见着他?

人现在上天了啊!

“虽说人现在只一六品,但若真的回来,人天子近臣,我们知府老爷都得给人两分面子。”

当官的一月多少月例啊这些没问,虽是不懂,但当官的向来都是高门大院的住,奴仆成群的护,都当官老爷了,那银子还能少啊?

少了个个还削尖了脑袋想去做??

以后没准的还比知府老爷还要厉害······

出息了,真是出息了。

村长回来一整晚都睡不着。

他们村出了这么个有出息的人啊!隔天王大梅活儿都不做了,拿着一把葱跑晒谷场那边去坐,几妇人早上刚从菜地浇水回来,见她在折菜,笑呵呵的,好像捡着银子了一样,凑过去:“梅大姐,这是家里有啥喜事了?”

“还真有。”王大梅激动啊!直接跟人分享了。

方小子中状元了,做官了。

这大家早知道了。

王大梅就说了,这会要是方小子回来,咱县令大人家了他得下跪呢!

大家惊了。

“这,这不能吧!”有人吞吐道:“我听说咱们这县令当了二十多年的官了。”

“有啥不能的。”王大梅激动的说:“昨儿我和当家的去小榕村吃喜酒,我当家的问过那王书生了,王书生说咱这县令是正七品,方小子入翰林正六品,比人高一阶,这当官的,可不是看谁做的久谁就厉害,是看品级来的,以后若是做的好啊!还能天天见皇上呢!”

这不得了,太不得了了。

原儿大家都以为方子晨当官就跟县令那种差不多,结果比人还厉害,他还那么年轻啊!

原儿人能领一月三两的月例已经好厉害了,后人又成了秀才,成了举人,一月六两银子月例,他们一年都赚不来的钱,从村里走出去,去了远方,去了那个他们只听说过的,这辈子可能都去不了的地方——京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