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1159)

作者:白云上

方子晨大概是想到了一些,那帮人有本事能把军粮‘劫下’,不会不想着阻止他们造炸药。

他们如今最需要的是粮食,不是炸药。

赵哥儿如今怕是在忙着派人四处筹粮。

方子晨咬了咬牙,拳头握得死紧:“先从大凉撤出去吧!等朝廷派粮过来了,老子再打回来。”

知道哈达鲁要举军对他们进行围剿,方子晨立即下了令,让人准备拔营,可刚交代完毕,负责巡逻放哨的小兵急匆匆的从外头跑来。

“将军,将军。”

方子晨冲出营帐:“怎么了,敌军来袭了?”

不可能啊!

应该不至于这么快。

哈达鲁知道他们在南山岭,可南山岭一带这么大,比得现代一个县了,县下又那么多乡,那么多村,那老畜生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知道他们藏身何处。

“不知道。”小兵喘着粗气,一个劲儿的往身后指:“瞧着不像,但一直在山脚下徘徊。”

方子晨眉头蹙了起来,让陆武涛带队来,随他一起去看看。

摸到山腰,就见着下头坐了好些老百姓,起码两千人,周边都是牛车、板车,还有担子。

这应该是送货的队伍,长长的,看不见尾,带头的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汉子,也不知道送的什么货,瞧着多得咧!

既然不是敌军,方子晨就想要领军回去了,可还没下令,就听‘咻’的一声,接着又‘砰’的一声。

方子晨身子都僵住了,只见那大肚的中年汉子手里拿着一根红色的小棍子。

——是他新年给儿子做的窜天猴。

之前因为要去北路县滑雪,没能玩完,还剩了好些。

……

大夏百姓时刻关注着前方战况,军粮一出事儿,老百姓们就晓得了。

翠娘对战事最为关注,当年方子晨一首情歌把她迷得神魂颠倒,时至今日,她依旧是念念不忘,如今人率军出战,没了粮······

她担忧得不行,问了常来楼里喝花酒的师爷,那朝廷重新征粮了吗?

师爷说朝廷正在紧急商讨。

翠娘急道:“商讨什么?直接再征一次不就行了吗?”

这话说得单纯,师爷直接笑了:“你说得倒是轻巧,上月刚征,这会儿又征,苛政会引起啥子后果你晓不晓得?一个没处理好,到时内忧外患的,啥子整?上头人出决策,不是说想一出就是一出,总得权衡利弊,考虑周全。”

翠娘一怔,也明白过来了,她平日哄恩客,也是话要出口先在脑子里转三圈,因为也许一句话没说好,便会拍到马腿上,让着恩客不喜。

师爷喝了口酒,叹了口气,才道:“七年前北契打进吉洲!那次西北军死了好些人,为了补上空缺,朝里不是下了令想再行征兵吗?结果你看,那会儿这政令一下,都还没执行,老百姓们不就闹了?那次多少人撞死在城门外?当时朝廷花了好大力气才把这事儿给摆平下来。”

大夏兵制是三年一征,可那会儿前年刚征了,次年又征,那会儿方子晨还在码头扛大包,工头表亲偷偷跟他说了这事儿,回去后方子晨跟着赵哥儿商量,最后才想着去科举,可次年朝廷没征,因为老百姓们实在是闹得厉害,各地都乱了起来。

老百姓们刚交了粮,今年虽是用了化肥,地里头产得多了些,可先头穷啊!家里要啥没啥,这会儿有粮了,交了税了,剩下的留些做口粮,其它的便都卖了,没特殊情况,谁都不会留大把粮放家里。

新粮贵,留成旧粮卖不动不说,价也不好。

卖了粮食,该起房子的起房子,该给孩子张罗婚事的张罗婚事,家里缺的,也得补上,给孩子整两套新衣裳,中秋再割两斤肉。

粮都卖了,银子怎么花也都规划好了,朝廷再征,老百姓能乐意?能不闹?

这事儿得慎重,朝廷定是要商讨,先头国库里倒是有些,可都给秦家军送去了,总不能再要回来,人秦家军也是要吃饭的不是。

朝里最近气氛挺紧张的。

有些事儿师爷也不敢多说,在楼里听了下曲,喝了两小酒,便又回去了。

来楼里喝酒的客人都在讨论这事儿,个个愁眉苦脸。

“李大人就该拉去砍了,那么多粮食都被冲走了,这可怎么整?粮食没送过去,西北军们吃啥子,哎,我瞧着这次,西北军怕是要死不少人。”

“杀了他有什么用?我听说这事儿不简单。”

“怎么不简单?”

“听说涸洲那边也出事儿了,粮食、炸药······”

他说得意味深长,没言尽,可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

粮食和炸药就是西北军的两条腿,没了腿,还打什么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