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1145)

作者:白云上

‘我要我大夏的子民走出去,是昂着头顶着胸的,我要敌军再向他们挥剑之前,都要考虑清楚,大夏国的怒火是他们能不能所承受得起的。’

老百姓听得是热血澎湃,又闹起来了,怎么不征兵?再不征我撞死在这墙头上了啊!书生笔又扔了,囔着要去打仗。

夏景宏:“······”

这畜生,打个仗就他嘴多。

左相先头刚让人把这事儿平下来,都没能歇一下,听着老百姓又闹了,他顿时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以前征不到兵,烦啊!

如今个个都积极了,也烦啊!还更烦得不行。

看来得派个人去西北跟着那混账小子说说,出征就出征,但说话不要那么燃,你再这么搞几次,你外公可能就要凉了。

北契最是靠近吉洲,无意外的,首当其冲。

虽说要打,可方子晨却没立即领兵过去,整个北契一直严防着,不说朝臣和士兵整日惶惶不安,就是底下的老百姓也担忧不已,提心吊胆着,觉得要完了。

大夏为什么要向他们开战?

为什么领国大辽军都撤了,大夏都还不放过?老百姓先头都还气,后头晓得联军登入吉洲后所做之事,顿时是哑口无言。

以前没这样啊?

以前大凉多次打入过吉洲,那会儿没敢这般,那是因为不敢。

做得太过了,怕激起民愤,毕竟光是西北军应付起来都够呛,老百姓再是加入进来,怕是更困难。

但如今不一样了,三国联合,老百姓敢不敢反,都得绞杀干净。

为什么?

因为对于侵略到家门口的敌人,老百姓自然不可能啥反应都没有,此为其一。

其二便是不管是谁被打了都有想还回去的念头,留成恐成祸患。

其三,通过对老百姓的大肆杀害,以减少这些人对大夏队伍的后台支持。

这些北契的百姓原都不知道,这会儿晓得了,更是怕得不行。

难怪啊!难怪大辽退军了大夏军还不依不饶。

要是换了他们,大辽敢这般,敌军逃到哪他们都要杀到哪。

要是大夏军打进来,会不会也这般对他们?

怎么办啊?大家涌到衙门外闹。

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今好了,把大夏国给惹怒了,人大夏率军打过来了,怎么办?

给个说法啊!

北契内部顿时乱了起来。

内忧外患,打不过就是死路一条,可偏不晓得大夏军什么时候会打过来,就像头上时刻悬着一把刀,随时都有落下的可能,士兵们惶恐不安,特别是临时急征的一些汉子,没训过,这会儿满是惊惧,手心都是汗。

如此没几天,大家精神都要恍惚了,这时候战斗力衰退了,士兵们心里一恐慌,就代表他们已经缺乏决断力和作战意愿了,有了退缩的心理,这定是会影响军队作战效率和士气。

方子晨迟迟不来,吉成良先头还不晓得为啥,照理路途也不远,大夏军应是该来了,这会看着士兵这般,他算是晓得了。

方子晨虽是没到,但人已经和他们打了一场心理战。

吉成良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方子晨了,他想鼓舞士气,可没用,说再多都不行,这会儿同着大夏打,是以卵击石,一点赢面都没有,要是有老百姓支持和鼓舞,都还有些动力,可这会儿老百姓自顾不暇,也认为他们赢不了了,到处的闹,士兵们能不丧吗?

如此过了七天,方子晨终于领兵来了。

还没瞧见人,可五月的天气已经热得厉害了,路上干燥,对方率领的兵马应该尤为多,那尘土飞扬得跟龙卷风过境似的,远远的都能瞧得见。

城墙上的士兵死死的盯着远处看,没一会儿就听见了沉重的铁蹄声。

大军越来越近了,地面上的沙石都在轻微的颤动。

终于,西北军闯进了他们的视野。

方子晨领着三十万大军压境,黑压压的一片,望过去都瞧不见尽头。

他们兵强马壮,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装备又齐全,长枪枪头锃光瓦亮,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投石车一辆又一辆,那些军个个昂首挺胸,士气盎然,精神抖擞,步伐迈得是齐整又铿锵有力,每一步踏下去,大地似乎都为之一震,远远瞧着,他们如同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简直让人望而生畏。

北契士兵们都怕了。

士气低落,战局可想而知了。

人在炮火前是渺小的。

他们血肉之躯,根本抵挡不住,他们的抵抗显得微不足道,敌军立于城门上,见着他们弓箭军已经瞄准了,方子晨在射程外示意大军停下。

吉成良阴沉沉的看着他,方子晨一脸玩味的跟他对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