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偏执大佬的白月光重生了/八零之珠光宝气(493)
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打工人眼中有茫然也有期待,行走在这繁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渺小。
孟砚青带着陆亭笈,先去了公交站牌处,研究了一番,最后带着陆亭笈过去中英街。
两个人好奇地看着窗外,窗外有一栋一栋的厂房,那些厂房都是钢板临时搭建的,颜色很鲜亮,在尘土飞扬中,时不时有穿着统一服装的工人经过,还有军绿色小卡车停在那里。
旁边还挂着牌子,繁体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陆亭笈睁大眼睛,好奇看着。
孟砚青便低声给他讲,讲中英街的历史:“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中英街毗邻香港又有免税政策,所以那一块会卖一些香港的货品,也就几百米的小街,不过货品很齐全。”
陆亭笈:“我知道了,因为他们是港货。”
现在港货很吃香,北京也有一些港货衣服,卖得特别贵,而且紧俏,不容易拿到。
孟砚青点头:“对,那边黄金也卖得特别好。”
在公共汽车的颠簸中,母子两个就这么说着话,最后总算抵达了沙头角。
这中英街是每天早上九点半开放,不过内地游客需要提前办手续,孟砚青领着陆亭笈,先在□□领了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填表,之后又经过海关检查,最后总算进了中英街。
中英街施行的是“一街两制”,破旧的街道中间有一个界碑,将这小街一分为二,界碑右侧站着两位带了袖章的边防战士,穿着洗得发白的解放鞋。
另一边则是身穿皇家香港警察制服的香港警察在四处巡逻。
而街道两旁的店铺风格也截然不同,属于香港的那部分商铺低矮破旧,却挂满了各样商品,人头攒动,大家都在大包小包抢购商品;属于深圳的这边是国营商铺,修建齐整,规规矩矩的,相对冷清。
过来购物的大多是来深圳的游客,也有当地的村民,当然不少是水货客,那些水货客应该是在这里买了后去倒卖的,买卖干得好的估计发了大财。
街道上人太多了,陆亭笈下意识伸出胳膊护住孟砚青,免得她被挤到。
孟砚青满足,笑望着儿子:“亭笈越来越体贴了。”
陆亭笈有些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懂事好不好!”
孟砚青:“下次你就算再脏,我也不嫌弃你了。”
陆亭笈:“……”
这算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第132章 中英街打假
孟砚青便笑,她便笑着拉住儿子的手,给他讲起中英街,也讲起深圳这边的黄金加工情况。
她笑着道:“你知道现在有亚洲四小龙的说法吗?”
陆亭笈:“嗯,知道,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因为他们经济好。”
孟砚青颔首:“是,他们经济好,所以他们的工资水平也就高,来这里之前,我让你父亲帮我找了一些深圳经济的报告看了看,香港那边的农民工资一个月能有两千块,但是深圳本地的工资就只有几十块,所以他们有一个说法,是‘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
陆亭笈:“什么意思?”
孟砚青:“就是说,国有企业大锅饭,每个月三十六块钱,干也是那个钱,不干也是那个钱。
陆亭笈:“……那当然是不干了!傻子才干呢!”
孟砚青颔首:“是,所以经济一潭死水,大家都吃大锅饭。”
陆亭笈皱眉,若有所思。
孟砚青继续道:“这几年,香港人开始在内陆办厂,比如黄金制品就是三来一补,他们出钱出设备出技术,也包销售,只需要内陆人的地皮和人工。”
陆亭笈恍悟:“他们给的工资高,所以大家挣钱多了,外地的农民都来深圳打工了。”
孟砚青:“对,所以大家也能跟在人家后头喝一口残羹冷炙了。”
陆亭笈:“为什么是残羹冷炙?”
孟砚青:“人家挣大头,我们把那些最费功夫但是收益又最少的苦活分给我们,我们都在那里感天动地。”
陆亭笈诧异,一时又细问起来,孟砚青都一一给他讲了。
两个人这么边走边逛着时,陆亭笈看到那边有卖一些香港零食的。
他看了一番,对孟砚青道:“母亲,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
孟砚青:“你的零花钱不是都被我搜罗来了吗?你还有钱吗?”
陆亭笈侧首,笑得眼睛贼亮:“从父亲那里搜刮来的,他现在对我可大方了,这次我都带来了!”
孟砚青便笑:“那我们买点吃的吧,再买几件衣服。”
于是母子两个便随意买了一些吃的,这边都是进口零食,在北京的话只能在友谊商店才能买到的,比如蓝罐曲奇和嘉顿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