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后我绑定了上进系统(342)
彼得深深看了她一眼:“您这么美丽,令我深深着迷,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界约。”
池夏见好就收,颔首重新让人送上图纸。
先送上的是当初清晰划定界限的几段。
彼得一世随意一看:“这几段边界既然已经划定,两国也已遵照执行了多年,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有二,一是俄国时常有牧民越界,渡过这一段俗称“小蓝溪”的浅水,偷渡进大清,进行贸易活动。二是有人逐河而居,在对岸冰冻多,气候欠佳时,到大清境内居住。”
池夏又命人送上了补充文本:“针对这两个问题,我方已拟定了针对措施,希望贵国配合实施。”
彼得一世手一挥,状似满不在意。
“你我两国牧民,本就有来有往,既然你说划了界就通商,那他们互通有无有何不可?”
“至于逐水而居,就更不必在意,牧民自有故乡,哪怕外头的水草再肥美,终究会回到故乡的。”
比起科希洛夫的谨慎理智,彼得一上来就是一副胡搅蛮缠的架势。
池夏简直觉得槽多无口。
但谈判还得继续:“纠正陛下一下,我说的是要通商,先划界,并没有说划了界就立刻恢复通商。”
“既然陛下看过《风物志》,想必知道我国已设立海关,专门管理对外通商事务。即便恢复通商,一应商务往来,都要遵照相关海关条例实行。”
“恢复通商后,我们会在边境设立出入境海关,贵国商人需凭借贵国颁发的通行证来往。”
彼得打哈哈:“你我两国紧紧相邻,如何能和英吉利、法兰西那些国家相提并论?自然要更密切些,海关就不必了吧。”
池夏也没有跟他争执他们的关系到底“密不密切”,只是摆出了几张报纸。
那居然是俄国的报纸,刊登的是一些彼得一世的功绩。
“据我所知,陛下亲政以来,不但派出使团去英吉利、法兰西学习,还亲自随团出访,引入了造船、航海技术,兴办了工厂、学校,也规范了对外贸易。”
“陛下热衷于革新,怎么偏偏在与我国的事宜上,样样都不想改?”池夏掩唇笑:“叫人平白觉得,您是不是占便宜占久了,不想还了。”
“如若不然,陛下为何不肯把我国与其他国家平等对待呢?”
这话着实不好听,彼得那仿佛焊在脸上的笑容也裂了一条缝,阴恻恻地看了她一眼。
池夏迎着他的视线,一寸不让:“当然,我们国土相邻,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在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也可以探讨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比如,互为最优通商国,互相免除1%的关税。”
财务大臣眼睛瞬间亮了一下。
他手里有各地的财政情况通报,知道与中国的通商往来能带来多少收入。
如果将来真的不得不通过海关来通商,这1%就是一大笔钱了。
第244章 惊为天人
彼得意味不明地“哦?”了一声。
“但据我所知,贵国近来大宗购买了英吉利、法兰西和佛郎机、甚至瑞典的货物,往来金额之大,即便是你我两国还在通商时,也远远不如。这“最优通商国”不知道是从何说起啊?”
尤其是英吉利和法兰西,恨不得前一艘往东方的船还没出发,下一艘就已经又开始装船了。
瑞典也是一样,一边跟他们打仗,一边也不忘搭上这条商路。
池夏保持着得体的微笑。
她手里是有近两年来进出口的各项数据的,尤其是在富察金保全面负责对外贸易之后,数据做得很是扎实。
大到跟各国进出口的总额,小到哪一种类哪一商品的进出口数据变化,都进行了统计和对比。
比起这些海上贸易“大户”,俄国商队来来往往的那点“量”,确实是不够看的,在断绝通商前一年,贸易总量仅有英国的三十分之一,法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何止是不如,说白了连英法的零头都比不上。
但即便如此,中国也已经是俄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国了。
否则俄国人也不会一听断绝通商就急得跳脚。
池夏知道这是俄国的“痛点”:“正因为我们的通商没有走上正轨,还在依靠私人的商队少量运送,中俄的贸易额才会一直没有长进。”
“划定国界,设立入境海关后,我国会兴修与蒙古之间的道路驿站,加大与贵国商务往来。我可以向陛下保证,不出五年,你我两国的贸易金额就会是现在的十倍,乃至百倍。”
毕竟俄国各类矿产资源丰富,皮毛等制品也是绝佳的。
彼得还是一副“我在听但我不是特别动心”的样子,但他身边的财务大臣已经两眼放光,恨不得推开他自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