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金闺(340)

作者:陈小鹿

阮遥集莞尔一笑:“长安如今竟会考较阿兄学问了。”所谓“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意指当时我朝战事不断、边患频仍,自该人人效力于国家。于此可见,王右军一直是心系天下的。

“去年殷浩北伐惨败,王右军更是痛心疾首。曾在给殷浩信中写到,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

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世人都谓足可见其才华之超然物外,爱国之心可得敬佩!忧国忧民之心实在是令人敬佩!”

谢令姜垂眸开口。

“王右军的一幅字帖《增运帖》,其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为居时任,岂可坐视危难?他是琅琊王氏新的寄托,怎么可能没有野心呢?”

永和九年,主病国危,内忧外患,军破于外,资竭于内,王右军若不愿坐视危难,怎么会只是简单的兰亭集会呢?

兰亭集会,是琅琊王氏抛向众人的橄榄枝。

待王右军从大醉里醒来,所目见《兰亭集序》,又作何感想呢?

第214章 :大乱起

王右军大醉醒来后,左右人看自己格外的充满敬意,还未了解发生了什么,便连忙咨询身边伺候的小厮。

小厮也很敬佩的开口道:“大人,您写了一本旷世奇文,如今各个都存在,您是文曲星下凡,说您写的是天下第一行书呢!”

王右军扶了扶脑袋,回想起当时宴会里的情景,自己好像是写了一篇序文。

“你赶紧拿过来让我看看!”

等小厮呈上来之后,王右军仔细看自己醉中的这篇《兰亭集序》,竟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

随后,他决定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

王右军久久的凝视着眼前所写的兰亭集序,或许预感到它将来会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兰亭集序》中本是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王右军却也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晋永和九年,如今看天下呢?似乎又变成了三分国的样子,东晋据有淮河、长江以南;前秦氐族苻氏占据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占据黄河下游地区。

秦、燕之间互相攻伐,一直想吞并对手,统一北方,同时又觊觎东晋,频频纵兵南侵;东晋则自建立之后,便不断出师北伐,试图恢复中原,却又屡屡失败。

永和八年,东晋再度北伐却大败而归。与此同时,东晋朝廷内部又产生了严重分裂——大将桓温与宰相殷浩水火不容,二人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当时,王右军耶层是殷浩提拔且重用之人,曾力劝殷浩与桓温和衷共济,但殷浩不从。

他身为琅琊王氏的传承人,如今又被认为是领军者,自然要制止他们之间的斗争。

忽然想起来了什么?

“兰亭集在谁的手上?”

“回大人的话,应该在大郎君手上,大郎君吩咐下去,说他最近一直在整理这个。”

王右军点了点头,忽然看到窗外站立着的王二郎王知音。

心里头默默摇了摇头,其他的儿子个个都是保密级别的,唯独这个儿子实在有些名不符其实,可看到他对自己满脸谦卑恭敬的模样,终究是有些不忍心。

王右军的夫人郗叡看着恭敬的坐在自己一旁的侄女郗道茂,“兰亭集会可有趣啊?”

“姑母,不过是一场稍微隆重的宴会而已。”

郗道茂却有些敏感的不愿多说。

郗叡只好不过问此事,而后又有些担忧的开口,“如今你姑婿的地位似乎愈发的高了,但是如今的局势根本就不够平稳,又有谁能够领军出去抵御敌军呢?”

而此时谢令姜和阮遥集早已离开兰亭,他们收到青州的消息,燕国,或许真正的出现内乱了,燕国,内部极其的分裂,谢令姜想着黄奉之前那样的要回国,拜托,自己一定要照顾好她的弟弟燕太子慕容凤皇,也就是清河。

谢令姜自然也察觉到这中间似乎会生出什么了不得的变化了,凤皇和清河的身份也许会随着名字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她知道从今天开始,或许不能够再用谢令姜这个名字了,她要用谢道蕴这个名字,为故去的大兄谢寄奴,争夺本该属于他的荣誉!

第215章 :曰准奏

谢令姜跟着阮遥集来到青州的时候,此地比之前更加荒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