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女尊)(14)
提到朝堂,气氛忽地沉重下来,香甜的茶气被咽下,留在舌尖的是淡淡的涩味。
方才短暂的嬉笑被揭过,回到现实中来,有的还是无休止的争斗。
崔益说道:“要委屈将军了,等到大军抵京才能面圣。”
陛下疑心病重,如今朝中武官唯广安侯势头最盛,虽然元家已经极尽低调,但依旧防不住小人挑拨。
一想到这,曾广遇忍不住骂道:“赵琪个老不要脸的,竟叫人递折子在皇祖母那挑拨是非,哼!等我逮到赵家人的小辫子,也要拿出去编排两句,叫她们没脸!”
最可气的是皇祖母年老昏聩,真信了没边的胡话,要不然曾广遇何至于偷偷摸摸来见元怀悯,毕竟元家是太女的外家,有所走动是人之常情。
元怀悯在京中布有眼线,折子内容早就知晓,吏部尚书赵琪的党羽进言说她在边境欺女霸男,有做土皇帝的心思。
随折子递上去的证据假得可笑,奈何陛下防备太女和元怀悯,就算知道是假的也愿意借此机会拿捏她们,提拔旁人。
平白无故背一口大锅,元怀悯倒是心态平稳,这几年元家走得太猛。
“缓一缓未尝不是好事。”崔益与元怀悯想到了一处:“陛下的心不在太女身上,五皇女得宠,与赵尚书一派愈发张狂,恨她们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无需去做出头鸟,只用总揽大局、适时搅混水,总会有愣头青先冲出来。”
曾广遇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母亲的太女之位坐得窝囊,曾广遇心中憋着气、不甘心。
曾广遇年轻气盛,脸上的表情太过好懂,元怀悯没忧虑自己的处境,而是担心曾广遇。
“你呀,都十九了,还这么沉不住气,多与殿下学一学,凡事先看大局,再想感情。”
曾广遇抿着唇,没吱声,不认同母亲和元怀悯的处事态度。储君之位坐得如此憋屈,还有什么意思?
她的性子真是半点没变。
元怀悯与曾广遇自幼一同长大,感情深厚,看到对方犯倔忍不住忧心。
曾广遇是太女的嫡长女,所代表的不是她自己,而是东宫的脸面,行差一步,陪上的是东宫几百口人和无数朝臣的前途性命。
沉重的担子压在肩上,再瞧瞧曾广遇两颊尚未完全褪去的稚气,元怀悯不易察觉地叹了一口气。
说不心疼是假的,谁不想自家的妹妹、女儿过得无忧无虑,一辈子骄傲肆意,被捧在手心里宠着。
可惜现实终归难两全。
崔益适时开口,打破了僵持的宁静。
“此次大胜,边境能有四五年的安稳,殿下推测,短期内陛下不会再放您出京,恐怕还会借修养身体的缘由收回部分兵权。”
“部分?倒是还没到最坏的情况。”
至于收回的兵权又要落到谁的手里,事情总不能都顺着陛下一人的想法。
元怀悯愿意退让一步,不代表太女党和元家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弱到可以任人宰割的地步。
相反,这些年来元怀悯暗中培养了不少后起之秀,眼下也该让她们走到台前了。
元怀悯同崔益说了几个名字,将接替人选安排妥当。
她话锋一转,提起返京途中遇到的怪事:“还有一事要问崔老师,北地两年连旱,朝中赈灾及时,回京路上,我由逸州经鹏州、福石一带,尚未发现大批难民。
但到羽州界内,我带人抄近路进村庄,却发现乡下住着许多外地人,本地村民反而不见几个。这些人几乎全是青壮年女子,都在地主富户家中做工,各个身强体壮、神采奕奕,操着鹏州口音。
闲聊问起情况,十个人竟答得毫无二致,瞧着就古怪,不像逃难来的,羽州最近可是有什么动向?”
崔益摇头:“去岁赈灾事宜全权交由三皇女和五皇女操办,给二人请功的折子递了一箩筐,并未听说有大量人口流往京城、羽州一带。”
元怀悯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从邱山寺出来约有半个多时辰了:“羽州的事我会派人去查,有消息再禀告给姨母。时辰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羽州是守卫京城的门户,如今外忧内患尚未完全消解,再微小的事都要放大了对待。
崔益和曾广遇起身要送元怀悯,元怀悯拦住曾广遇,拱手同崔益行礼:“广遇年轻气盛,让人放心不下,还要崔老师多多照拂。”
“怀姐!”曾广遇嘟囔道:“我又不是小孩子了,说这些做什么……”
话虽如此,她还是红了眼眶,握着元怀悯的手不肯松开。
一如过去十几年,那个总黏在元怀悯身后的小不点。
“做事前先过问姨母和崔老师,不许意气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