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345)
至于布衣人么,他们的话和壮话有点像,似乎是同一语系的,秦湛瑛正在布衣话、壮话一起学,他语言天赋好,目前已经能与布衣人日常交流了,过阵子还得过去和那边的头领是商量明年春耕时,如何守好贵乾道的耕地红线之余还让大伙的日子更富一点。
【布衣人与土地绑得很死,他们的土司下面还有哨木、甲木、亭木,一层一层的管着,最底层的便是耕种田地的所谓奴,这些奴人数最多,过得最苦,除了耕种、缴纳粮食、布匹等他们能生产的东西,就是生育下一代的奴,死亡率远高于那些上层的人,且朝廷管理布衣人时,使用了宣慰司,导致布衣人缴税时数目不清,土司权力过大,且时有造反之举。】
【有前人发觉这套制度对朝廷的不利和那些奴带来的苦难,可在他们试图瓦解这套制度时,却发现奴们会随土司一起反抗,因为他们自认和汉人不是一起的,他们不信任汉人,认为汉人会比土司更加酷烈的吃他们的血肉,这也的确是某种意义上的事实,我要改变他们对此的看法,首先就要在两族间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必须要叫戏班过来做宣传了,互市也要开起来,先用盐、糖、廉价布匹和中成药凿开一个缺口吧。】
等日后地盘扩大了,面对华夏九州上繁多的、语音不同的各族,如何让他们在一处土地上好好过日子,顺利繁衍生息,按时交税,也是一个难题,想到这其中的工作量,秦湛瑛就又想回泽找娘。
自从接下南禹太子这个位置,秦湛瑛如今一天已经只能睡四个时辰了,一日工作时间也从三个时辰涨到了四个时辰,文书和开会就占了不少时间,还不包括四处考察!
他继续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比起普遍畏威不畏德的倭人,华夏这边的性格底色是不同的,我将这种不同称为不同民族的普遍性格,也可以说是民族风格……事不可逼迫而为,需柔缓引导,都说皇帝是天子,可若想做好老百姓的工作,就得在完成公务的同时,面对百姓时,让自己同时具备老师和学生的特性。】
写完这些,秦湛瑛觉得还不够,但又琢磨不出其中味儿,只好一叹。
他自己还是太年轻,见识得太少,之前劝秦湛声的话,用来自省也没问题,要多读书多学习啊。
不管怎样,在贵乾道开启扫盲是必须的,不扫盲就没人才干活,那些士绅大族就要拿这事来拿捏朝廷,中央和地方博弈时,就要落入下风了。
可科举每三年办一次,且如今任命官员还是主要通过科举。
秦湛瑛沉思:“要改改科举了,不然今日治了四大阁老,以后还有八大阁老冒出来。”
泽国如今的官员任命,是教育普及,然后从已经扫盲、通过衙门招考的人里找吏目,且吏目上升天花板很高,只要本身能力和时运过关,进吕晓璇为核心的顶层领导班子都有希望。
但科举也没废,只是泽国的科举没有将儒学视为第一,反而增加了实务,尤其是人事管理、商务、算学和农田水利等部分,在秋瑜的建议下还加了个公共卫生防疫的部分。
一个健康的国家必须要有多条上升渠道,防止单独上升渠道孕育出过于庞大的团体,这些人平时可能会互相斗争,但当利益损害到他们整体的时候,他们会联合起来坏大事。——这是吕女皇告诉儿子的话。
【华夏九州这边尊儒尊了千年,儒有优点,如同文官中也有好官,有借着儒吸国家血肉的蠹虫,也有真心相信仁德且尽心为治民治国熬干心血的贤官,不可一概而论否决这批人,但也不能放任……儒家已有成儒教之势,而任何以善为初衷诞生的教派,最后都会结出扭曲畸形的果实,不能放任他们自由生长,要限制。】
“需要派戏剧那边的人过来,在此寻觅戏班,新编或改编适合宣传新税制、农耕的戏剧,此地民风如此彪悍,也适合招一批兵,不过这事不急,现在还没到春耕季节,秋收又过了,此时不如先开始修路修水利,看看过来做工的百姓经过扫盲后有没有做官参军的好苗子。”
为此,他需要将现有的扫盲课本编得更适合南禹本土。
于是秦湛瑛又翻开新编教科书的草稿,提笔书写到了半夜才休息。
因为近期工作量大,睡眠时间被迫减少,秦湛瑛的起床气就更大了,每天过来叫他起床的属下都要背负巨大的压力,没练过武、不够皮糙肉厚的都不敢来。
秦湛瑛可是货真价实的先天高手,八十年的功力在身上,愤怒之下一巴掌真能拍死人的!
祝大午穿上铁甲头盔,举着盾牌站在门口:“主子,梁王携家眷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