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这一大家子我不伺候了(18)
从去年开始,苏老爹就托了好几个媒人牵线,但结果都不能尽如人意。
原因基本大同小异,姑娘们都觉得他们家口太大,搅合在一起,累。
尤其还有那么一群小孩子,想想都让人头疼。
李氏是西畔小摊贩的大女儿,今年19岁,身下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才6岁。
李氏的母亲常年有病,一直躺在床上,所以弟弟基本是由李氏带大的。
李氏虽然长得比较娇小,但面容还不错,鹅蛋脸,单看她的五官,眼睛也不大,鼻子也不高,上嘴皮也不够薄,但凑在一起就很耐看。
谨月后来也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脸小,五官的比例恰到好处。
除了长相,李氏还干活麻利,又能说会道,平日里家里家外都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
这两年上门的媒人也不少,甚至连镇上的人家都有,但李氏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一心想找个以后能帮扶弟弟的人家。
当媒人说起苏老三家的情况时,她也曾经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决定先见见人。
苏老爹现在也顾不上什么黄道不黄道了,并不是因为他不迷信,而是眼下苏老太身子已经很重了,年前要生老七。
家里的劳力本来就不够,还等什么,苏老爹觉得娶亲的事情刻不容缓。
事情定下后,苏老太也很高兴,安排张氏和谨月最近替老三收拾新房。
她让苏老四去村头的小商店买了一卷白纸,几张红纸,为了让墙面平整,还专门筛了几把黑面粉,准备制成浆糊来糊墙。
然后又亲自动手,剪了囍字和窗花,又吩咐苏老二和苏老三抽空扫下屋顶的灰尘。
苏老三今天穿着苏老二结婚时的那套裁剪合体的深蓝色中山服,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整个人就像换了一个人,一下子显得俊朗起来。
估计因为姻缘天定,当李氏在周木匠家第一眼看到苏老三时,便被他散发出来的男性气质迷住了,帮扶弟弟照顾娘家什么的似乎都放在了一边。
苏老三虽然平日里话语不多,但这次竟然破天荒地主动提出以后要帮扶她的弟弟,估计是媒人教他这么说的吧。
总之,这次见面非常顺利,两人都认定了彼此。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媒人笑嘻嘻地拿着苏老爹送的感谢礼——一双千层底布鞋,两头跑着张罗。
苏老爹和周木匠跑了几趟西畔,和女方家商议了彩礼、订婚等一系列事,又拿着苏老三和李氏的生辰八字去问东畔的王阴阳,想挑一个结婚的黄道吉日。
王阴阳翻着眼前几本发黄的旧书,掐算了几下,便摇头晃脑地捋着几根稀疏的胡须说,今年勉强能称为吉日的就只有11月28了。
如果不赶时间,那就明年正月26,那可是真正的黄道吉日。
第25章 下地干活了
正值农忙,土豆还没挖完,谨月打算忙完这几天就去布置新房。
已经农历10月了,天气越来越冷。今天又轮到谨月做饭了,她跟平常一样烧了玉米面汤,又接着喂猪,喂鸡,安顿好苏慎后就准备下地干活了。
苏老大和苏老二要去地里拉前几天掰下来的玉米,苏老二说让谨月先去挖土豆,他晚点去帮她。
土豆地在他们家对面的山上,叫那面湾。
虽然看着不太远,但因为路途不方便,要先下山经过一条河,再上山,绕着如蛇一样蜿蜒的崎岖小路走上去,才能到地里。
这是谨月第一次走这么陡的山路,一看小路两边深不见底的悬崖,她就感觉两腿发软。
好不容易走到地里,谨月已经感觉喘不上气了,扔下扁担,一屁股坐在地里只喘着粗气擦额头的冷汗。
这片地大概有一亩,是他们家最大的一块地,是前两年分地的时候划下来的。
由于地形不好,加上太贫瘠,很多人不想要,所以才被苏老爹接了过来。
苏老爹接手后,就动员三个大儿子轮流挑粪,虽然老三耍滑头把粪倒进过河里几次,但这两年地总算养得差不多了,去年就种了土豆。
路上耗费了大概两个小时,此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看着满地枯黄发黑的土豆藤蔓,谨月心焦,也顾不上多歇息,撅着屁股抡着锄头,一个劲地挖着。
除了学校的劳动课,以及义务植树等活动,谨月前世没有做过农活,更别说拿铁锹锄头了。
不过因为有原身的记忆与本事傍身,谨月做起这些来得心应手,只是体力有些不支。
一锄头挖下去,再勾上来,出来了三个土豆,白白嫩嫩又大个,再一看,锄头刃上还插了一个。
“咦?这不是侄媳妇吗,听说你前阵子病了,现在好了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