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本地郎+番外(28)

作者:小破教

村长听了他们的想法,十分感激卫央。人家的祖传秘方,还能够提供出来给村中建作坊。可见这人人品还是靠得住的,不怪自己老伴整天夸她。

她也有些庆幸当时给卫央提供了住所,而不是去报官。

她把一户破败的院子批了下来,面积很大,有足够的空间铺开晾晒淀粉的架子。房子虽然有些破损,无法居住,但只要简单修葺一下,能够遮风挡雨就行。

地址选好后,两人开始讨论利益分配问题。村长建议五五分成,毕竟吃亏的是卫央,而村中空院子、空地有很多,不值钱。

李半夏的收入,她们也看在眼里,肯定是赚钱的买卖,村长不想多占便宜。

卫央拒绝了村长的提议,她还有很多想法,粉条作坊只是其中之一。后续的事情需要村长来指挥协调,她和李半夏还是要抽身出来。

被信任的村长美滋滋接受了这个任务,最终二人商定李家只占总收入的三成,其余七成归村中,用来支付酬劳和公益事业。

“这个公益事业是指建设学堂、抚幼堂、养老院?”村长对这个词不了解,经过解释,点了点头。“如果能做到那种程度是最好不过了!”

如果能够把村里建设的更好,那她老钱这村长也没白当。

卫央耸耸肩,这些都是善良的李家主的想法,他父母去世,孤身带着三个孩子,受过村人不少帮助,就是想回馈一下村里。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礼物

村长带着卫央把那处破旧房子重新用泥巴糊上漏洞,窗子用竹子木板修好。院子里坑洼不平的地方全都铲平。

又去木匠苏老妇那里订做了数十套竹篾竹匾、大木桶和杂七杂八的工具。

苏老妇自从卫央在她那里买了一些货,手头宽裕起来,老伴对她也是和颜悦色。这次又接到大单子,兴奋的连连搓手,连村长说先赊账都不在意了,叫自己女儿跟着一起赶工。

最后,村长按照李半夏的意思,从生活困难的家庭中选了几个人,其中就包括吴老爹。共三男两女,都是年纪大、生活无力为继的。

酬劳是每人每天十文钱,后续会根据工作量和收益适当调整。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尤其是找不到赚钱路子的老年人。

红薯粉作坊选址里河边较近,用水方便。

村民们这一阵看李家俩人天天出去赚钱,各个十分羡慕。但这是人家卫央的祖传秘方,他们也不好仔细询问。

这回知道要在村中开作坊,全都来凑热闹。

红薯作坊还处于试验阶段。村长也给工人开了会,告诫大家不能向外泄漏秘方,并保证后续卫央还会有别的赚钱方法,肯定能带着灵秀村集体发财。

所有工具都备齐后,叫卫央和李半夏从头到尾给大家演示一遍,便让几人开工。吴老爹领着那几个村民干的十分起劲,每天不用催促,早早地来上工。

李半夏监督了几遍后,漏粉的村民能够掌握好分量和火候,便撒手不管了。

制粉坊开的如火如荼,李半夏两人的生意也步入正轨。两人每天按时出摊,遇到雨天便停下休息。

六月十五,是李半夏的生辰。

大早上他就起来做了鸡蛋面。这是家中的大日子,一家人都特别期待。双胞胎请了假,要和哥哥嫂子一起去县城。

一路上两个孩子的嘴就没停下过,连带着小小都乐起来。

摆摊儿时更是跑前跑后,端粉,擦桌子。还去路上大声吆喝,引的行人纷纷投来目光。

营养跟上,俩人长得壮实了一些,个头也高了,早就想跟着哥哥来摆摊了,终于得偿所愿,兴奋劲贯穿了整个过程。

收摊后,一家人在县城里逛了起来。李半夏买了大包小包的吃食,就连平时舍不得吃的冰乳酪,也一人来了一碗。

最后,卫央把车赶到一家银楼外面,带着几人进去挑首饰。

二人成亲以来,李半夏一直用一个木头做的簪子绾头发,她只见过他成亲那天带着银饰。后面她上交的金子都被他放起来,只在每天算账时摸两下,也没想过要去打成首饰带上。

店小二热情地迎了上来:“两位客官里面请!”

李半夏有些缩手缩脚,这里面的东西都是按两算的,他从没进来过。

卫央带着他直奔柜台,把里面的样品来来回回扫射一遍,最后指着一个簪子问小二:“这个怎么卖?”

店小二一看,立刻满脸堆笑:“客官真有眼光,这簪子工艺了得,上面这颗绿石是从南岭那边的正宗矿脉中挖掘的,由我们店里的老师傅花了五天时间打磨成的,独一无二,仅此一个......”

“多少钱?”卫央不想听她推销,出声打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