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反派去说书+番外(575)
“父皇不是迂腐之人,他既然敢重建女子哥儿的学院,试图恢复姜朝之初的格局,那他定是不会介怀大皇姐女子的身份,若是大皇姐为帝,我心服口服,然而,万万没想到……”
他叹息一声,不知舒散了郁积多年的郁气,“我万没想到,父皇不选我与大皇姐,原因竟在于此。”
宁景眼帘半垂,看来国师已经将真正的原因告知了衡王。
诚然当初逸帝膝下四子二女,要论出色当属衡王和敦夙大长公主,这二位各有谋略所长,不论是谁登上这个帝位都是众望所归,然而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皇位归了二皇子,也就是淮帝。
这事当时谁也不解,之后淮帝登基,敦夙大长公主拥有兵权,却被勒令困于南三州之地,不得出来一步,也不得干涉朝政,衡王则是连封地都无,被困于京城,后来才逐步得淮帝信任,让他出行各处为淮帝处理事情,可淮帝防他也防的紧,从不让他接触一点兵权,便是朝堂之上也对他颇多限制。
直到现在,衡王才明白逸帝为何如此做。
逸帝却是有私心,想保住自己两个最适合帝位之人。
因为,皇位现在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旦坐上去,便就要承接祖上犯下之过错,自昊帝起决定推翻三色乾坤柱的孽力,最终都会反噬给后来人。
姜朝一旦崩塌,谁人都可以逃走保全自己,唯独姜朝的皇帝不能,国在王在,国亡王殁。
逸帝却是在为姜朝做最后的打算,若是三色乾坤柱倒塌后,姜朝覆灭,最少衡王和敦夙大长公主还可以占据一方,待日后寻找时机,再做图谋。
至于坐上这个位置的淮帝,实际才是一枚弃子。
衡王怅然一笑,深深呼出一口气,目若朗星,看向宁景,道:“日后有劳帝师好好教导陛下,你我共同勉力,姜朝定是可以度过难关,迎来更广阔的天空。”
“帝师您说,那海之岸是何模样,您口中的华夏可在对面?”
宁景眸光一动,含笑摇了摇头,道:“也许吧。”
接着,二人下了摘星阁,去了一处宫殿,细细商议起应对天灾的正事。
连衡王都没想到,他当初的令宁景编写防备天灾,灾中求生之举,却是阴差阳错可以派上大用场。
国师已经是告诉了他,二年后三色乾坤柱崩塌,将会有一场巨大灾劫席卷姜朝各地,除了京城,无一幸免。
北旱南涝,中西地龙翻身,东有飓风侵袭,而且这些天灾还会互相影响,一起发作起来,区区姜朝怎能抵挡。
衡王只要一想到国师“预言”二年后的灾难,他就头皮发麻,国师言,届时一州之人十不存一,姜朝三万万之数,灾后只余不到五千万人存活,何其惨烈。
更严重的是,那时海上的海潮也会消失,满目疮痍的姜朝如何抵挡那些外来之人。
若姜朝足够强盛,那些人来了便是客,若姜朝孱弱,那些人立刻会化身强盗,将姜朝彻底覆灭。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力量减弱天灾的威力,让更多人存活下来。
“北地那边需徐徐图之,旱灾不是一时之间就能起了,也不是一下就能消除,往后许多年都要重点用心,幸得帝师给了姬大人那两样东西,本王也已是看过,应是能对治理北地旱情起的极大作用。”衡王温声道。
旱灾的发作比南边水涝早,且要是不去管,一年年累积下来,将会造成一场巨大祸事。
幸好,宁景等人去往北地后,手段雷厉风行,第一时间清理了山匪之乱,之后剩下的就是长久而缓慢的治理,从各方面预防旱灾,如合理种植,改善作物,兴建溪井,水库,最好的还是,修建运河。
对于宁景提起的运河之事,衡王眉头微皱,沉默了一会儿,眸中闪过一抹坚决,他道:“此事本王会去办妥,虽是南北通运是一项极大的工程,稍有不慎就会劳民伤财,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但若不去做,也就只能静观姜朝覆灭,不如破而后立。”
他似想起什么,忽而一笑,道:“本王曾拜读了帝师那本华夏十大帝王,其中始皇帝铸造长城之时,怕也遇到过这种疑难,今朝本王便效仿一番始皇帝,修建这条举世无双的运河,希望能借始皇帝之气运修建成功,至于功过,就留给后世之人来说吧。”
宁景微微一笑,没想到自己在玉周城说的书,已经被传到衡王手里了,不知不觉间,他也不知道华夏文化已经在姜朝传播成何模样。
若是这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真的能修建成功,可以说南北天灾足可平息一半,但是剩下的工程也一点不少。
北地已经开始进行防旱,南地水涝却是没有一点头绪,也不知是不是姜朝一直以来太太平了,一点防洪意识都没有,华夏关于这方面却是历史悠久,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便是“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