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222)
卫长君心说,不愧是你,我不接茬都不行。
“南边那片庄稼高的就是玉米,矮的便是红薯。不知翁主问这些做什么?”
刘陵:“大公子种的红薯很是可口,听说玉米比红薯更美味,我想找大公子买些带回淮南给家父尝尝。不知大公子能否割爱?”
刘陵不敢动韩嫣,韩嫣听她说的冠冕堂皇不屑地轻笑一声。
“韩上大夫又有何指教?”刘陵阴阳怪气道。
韩嫣不怕她,直言道:“翁主好算计。可惜您打听到红薯和玉米亩产高,却没打听到红薯和玉米耐旱。端午过后是春红薯春玉米收获时节,可淮南的雨季通常从四月中持续到五月中,翁主就不担心红薯在水里泡上一个月全变成坏红薯,玉米变成玉米汤?”
刘陵没下过地,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哪能想到这点。刘陵又不敢相信韩嫣,就笑着问卫长君,“原来玉米和红薯跟橘一样,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卫长君微笑道:“韩嫣说得夸张,不会颗粒无收。”
刘陵颇为得意地瞥一眼韩嫣。韩嫣心说,待会儿你就得意不起来了。
卫长君继续道:“翁主可以选择雨水较少的地方。不过以防清明时节多雨,翁主最好先修沟渠,做好排水的准备。否则一下七八日,后续可能得补苗或改种别的。当然了,风调雨顺最好不过。”
刘陵脸上的得意消失,千算万算唯独没算到长安比淮南更适合种薯和玉米生长。
卫长君又道:“翁主既然吃过红薯,应该知道红薯很甜,甚至可以做糖吧?”
刘陵先前到卫家吃个闭门羹,依然不辞辛苦来秦岭拜访卫长君,正是打听到红薯可以做面也可以做糖。
“不知大公子此话何意?请明示。”
卫长君:“红薯甜是因为太阳晒多了。倘或淮南雨多太阳少,哪怕不会把红薯泡烂,收上来的红薯也不如长安的甜。翁主看得上长君的红薯是长君的福气。所以长君不敢有所隐瞒。玉米也是同样的道理。”
“玉米也可以做糖?”刘陵不禁问。
卫长君:“可以,但出糖极少。我的意思是淮南的玉米不如长安的玉米磨出的粉香。”
刘陵看向三位随从,这该如何是好。
韩嫣幸灾乐祸道:“翁主,我看还是算了吧。”
刘陵不甘心。红薯和玉米亩产如此之高,她再不行动,不出三年,红薯和玉米便会种遍天下,刘彻的贤名也会传遍天下。到那时就算刘彻把皇位让给她父亲,她父亲也坐不稳。
“淮南有很多像秦岭脚下这样的山地。”刘陵装没听见韩嫣的话,看着卫长君问,“上半年雨水多,下半年能否种植?”
算着时间主父偃快到长安了。那“推恩令”也不远了。推恩令一出,各封国百姓会慢慢变成刘彻的子民,不会对江山社稷,长安百姓造成什么威胁。卫长君不介意刘陵把红薯和玉米带去淮南。可他现下种的红薯和玉米适合西北。嘟嘟的良种仓库里也有适合淮南的玉米和红薯。但卫长君不打算拿出来。
淮南王为了一己私欲,不顾百姓死活一直意图谋反。卫长君觉着他跟刘陵说这么多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翁主可以试试。但淮南的天气应该不适合窖藏。”
韩嫣眼中一动,“何止不适合。淮南比长安暖和多了。长安一月中育苗,淮南只怕得除夕育苗。否则等到一月中——”
“你闭嘴!”刘陵忍不住大声呵斥,“韩嫣,别以为有陛下撑腰,我不敢动你。”
韩嫣笑着问:“你敢吗?”
刘陵气得拍案而起。
卫长君叹气:“韩兄,少说两句。翁主,请坐。韩兄的话虽不好听,但也没说错。这两年每到一月底三月初,长安城中都有人兜售红薯苗。翁主不如等明年开春直接买苗。”
“长安离淮南甚远,如何运回去?”刘陵坐下问。
卫长君有很多种办法,但他不想说,“这——”佯装为难,“恐怕得翁主自己想办法。我最多也是到陛下的上林苑拉一点红薯苗。”
刘陵诧异:“你的红薯苗是找刘——找陛下要的?”
卫长君至今都没敢当着外人直呼“刘彻”之名,闻言不禁多看一眼刘陵,她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淮南王有反心吗。
刘陵改口虽快,韩嫣也听到了,顿时没心思看孩子,示意两个小不点出去玩儿会。
小霍去病早就如坐针毡,见状立即拉着阿奴出去。
韩嫣拿着垫子移到卫长君身边坐下,端起他面前的果子边吃边看热闹。
刘陵不由得看卫长君,他不可能没发现。可卫长君神色不动,说明什么?习以为常。思及此,刘陵不禁来回打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