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十格儿[清穿]+番外(118)
珠锦抬着手腕练字,恍惚中觉得在尚书房跟着大家学习,和被雍正教导区别并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一点社交吧。
第一天读书很顺利,珠锦老老实实念书练字,偶尔瞥到永璘手臂撑着眼睛昏昏欲睡,发现被自己注视之后,猛然睁大眼睛,直起身子,不一会儿又开始眼皮打架,困倦地不行。
看来这个哥哥还是很在意面子的,只可惜他的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珠锦心想,乾隆生的孩子不太行啊,好像真正挑不出比十五哥更好的了。永琰跟同辈相比算是佼佼者,要是放在康熙朝,那真的想高调都很难。
如果乾隆的二阿哥七阿哥他们还活着,说不定皇子们的竞争意识更强,学的也更努力些。
珠锦在尚书房混了一天,中午是和赋馨单独吃的,下午早早地就放学了,各自回到宫里用膳,然后睡觉,第二天又是很早起床,来到书房复习昨天的功课。
如此日复一日的学了很久,朝廷里突然闹出个事儿来。
国库没钱了。
乾隆花钱大手大脚,一点都不知道节俭,什么事情都喜欢最大规格,审美和雍正完全不同。再加上最近的大小战争,修葺宫殿等各项开支,就算没有南巡修建行宫那么铺张浪费,国库里的银子还是越来越少。
和珅就递上一个折子,名为“议罪银”。
这三个字珠锦熟悉的很,但凡听说过议罪银的,都会觉得乾隆脑子有坑。
议罪银的危害程度,也就比卖官鬻爵低那么一点点。
这项条款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犯了罪,只要交出足够的钱,就可以免罪。犯的罪越大,交的钱越多,以此达到捞钱的目的,又在另一种程度上显出乾隆的“仁慈”。
把国家法律当做儿戏,以金钱来决定权力。亏他还有脸称自己是“盛世”,谁见过这种盛世?谁愿意生活在这种盛世?
乾隆时期,是最饥饿的盛世。
英国使者来到清朝,看到的都是遍地饿殍!嘉靖固然中庸无为,可他不是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乾隆后期,清朝就已经垂垂落幕。如果英国人前往中国时见到的是另一幅景象,又怎能在仅仅四十年后,发动鸦片战争?
如果乾隆没有闭关锁国,而是与英国交易,哪里至于连枪炮都没有?清朝真的是飘了,不止不思进取,热武器制作水平还比不上明朝。
珠锦越想越生气,她就住在养心殿里,雍正和乾隆包围了她,珠锦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太敢发脾气,沉默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汗阿玛打算同意和珅的折子吗?”
她连谙达都不想喊了,直接喊名字。
乾隆还在沉吟。
他当然知道这么做不太好,可是这是能平稳度过危机的好办法。除了和珅,其他人连个屁都没有。
只是雍正还在这里,乾隆哪怕很心动,也不好明说。
最重要的是,不久之前他刚想着做个超越康熙的明君,总不能这么快,就做出错误的决断,还是得再思量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填充国库。
雍正道:“怎能做出如此践踏法律之事,将我大清律法置于何地?将我大清皇帝置于何地?和珅身为人臣,不为百姓考虑,反而毫无底线,蔑视王法,着实该死,罪不容诛!”
第48章
没有议罪银的时候, 犯人做了案子,可以给官员行贿以求减刑。和珅这是看多了底下的事情,想带着乾隆一起受贿挣钱了啊。
他不止敢想,还敢做, 胆子大到他这个份上的, 和珅还是头一个。
也是乾隆对金钱的需求过大, 才让和珅产生了这样的心思。
要是乾隆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公正不阿,和珅是活的不耐烦了, 才敢提出这样的建议。
乾隆听到雍正的话, 心里咯噔一下,也意识到了议罪银是多么有失公允的制度。他心里向着和珅,怕雍正真的要和珅死, 给他说了两句好话:“和珅也是想为朕分忧……这个提议确实不好, 怕是他一时想岔了,没考虑周全。”
雍正看着他, 冷笑了一声。
乾隆最好面子, 当着珠锦的面被雍正如此对待, 心里很不痛快, 蹙起眉,讲话也不似刚才那般没有底气, “和珅是个办实事的,纵然年轻需要历练,也比底下那些尸餐素位的官员要好的多。除了和珅,还有谁愿替朕考虑?此次他固然做的不对, 但也出于一片诚心,斥责几句便罢了,何必寒了忠臣之心?”
“忠臣?”雍正更觉得乾隆糊涂。
就凭和珅的这道折子, 无论他是考虑周全也好,思虑疏漏也罢,都是想拉着皇帝一起受贿,还有什么好辩白的?
雍正此前也觉得和珅是个做实事的,能力很不错,只是喜欢结党营私,把朝廷搞得乱糟糟,现在看来,此人未达目的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人品低劣,道德败坏,简直是大清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