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335)
尤其英吉利那边,之前还觉得康熙心善,取消关税后都没有提高棉布的价格。
后来发现当地的布料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后,他们才后知后觉发现,康熙不是心善,而是早就有预谋。
可惜太迟了,本地商人不是破产就是转行,根本就不愿意再生产棉布,因为压根就竞争不了。
当地生产的棉布质量不如大清的,价格也要高一些,怎么竞争?
总不能让商人赔本生产,哪怕女王愿意补贴,也不过是一段时间,根本不可能一直补贴下去。
再说了,哪怕一直补贴,也是没有多少赚头,谁愿意做呢!
英吉利女王这才明白大清皇帝的阴险,但是为时已晚。
康熙用的还是阳谋,光明正大要了赔偿,取消了关税,当时英吉利女王还跟身边的贵族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就感觉脸颊火辣辣的,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
尤其是那些曾经听过她夸赞康熙的人,都恨不得希望这些人磕破脑袋失忆了,忘掉这件事。
但是英吉利女王想忘记,其他人可忘不掉。
法兰西国王开宴会的时候就公然嘲笑过英吉利女王算是开门放狼进来,而且还夸狼的心肠很好,如今是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英吉利女王气死了,却不能对法兰西国王怎么办。
如今法兰西因为吸收了英吉利之前逃亡过来的人才,慢慢蚕食掉身边的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欧洲的庞然大物。
他还跟康熙交好,要是得罪法兰西国王,也不知道他会在康熙那边说自己什么坏话,让大清跟英吉利的关系变得糟糕就麻烦了。
哪怕英吉利女王再不愿意,却是不敢跟大清断了贸易联系。
毕竟如今她吃的糖都是大清的御糖,手里的扇子是大清做的,头上皇冠镶嵌的珍珠也是大清的,更别提身上的裙子,布料也是大清的。
要真断了,她这吃的用的穿的怎么办?
英吉利女王还想了个好主意,反过来怂恿欧洲各国来谴责俄国沙皇。
正因为沙皇出了馊主意,派人把哈尔汗国的灾民涌向大清,险些给大清造成极大的损失。
只赔偿两条船而已,沙皇竟然还想要拖延了事,这怎么行!
不过两条船而已,俄国竟然拿不出来,还要一两年,甚至两年都做不出来,实在是天大的笑话了!
沙皇何止在大清用这种手段,在欧洲各国也放下了钉子,不知道弄出多少麻烦来。
欧洲各国早就对沙皇恨死了,表面上却不敢得罪,如今借着大清的事,站在道德高点上就能嘲笑沙皇一番,出一口恶气了。
各国当然不是做事不留名的人,赶紧给康熙送信来,表示一定支持他对俄国索赔。
收到各国来信的康熙就笑了,还给顾凝宸看了,惹得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今已经入冬了,哈尔汗国的人都回去过年休整,跟俄国那边算是暂时停战。
不然大冬天的,哪怕哈尔汗国的人高大强壮不怎么怕冷,总窝在草丛里一动不动还是很容易受冻着凉,倒不如回去暖和的屋里过冬了。
折腾了俄国人一番,哈尔汗国的人出了一口恶气,一个个痛快极了,欢欢喜喜回家准备过年。
在行宫的一行人也开始准备过年了,顾凝宸如今肚子大了,过年的事由几个妃子商量着操办就行。
哪怕是在行宫,过年一样要热热闹闹的,几个妃子在行宫除了见见自家阿哥,做做女红,看看书什么的,就没什么事做了。
难得有个差事,自然要办得妥妥帖帖,一个个都起劲了,务必要办得极为热闹。
顾凝宸看着手里的信笺,笑着道:“欧洲各国这是跟皇上示好,担心以后大清也要断了他们的货物。”
康熙笑着点头道:“确实,如今他们用着咱们这边的东西,断了可受不住。加上沙皇除了坑朕,欧洲各国也没少被他坑过,自然趁着这时候联合起来谴责沙皇了。”
要一个国家发声,估计就不敢当这个出头鸟彻底得罪沙皇,但是欧洲不少国家一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康熙冷哼道:“他们倒是识趣,要是这时候一个个不吭声,朕就要把西洋那边的拍卖行也关上一段时间。”
反正他如今不怎么缺钱,关一阵子也无妨,难受的也不是自己,而是欧洲的皇室和贵族了。
估计这些人也猜出来了,于是赶紧出来发声,表示会坚定站在康熙这一边,支持他坑掉沙皇的两艘大船。
顾凝宸就好奇道:“皇上真想要俄国的两艘大船?要是他们滥竽充数,弄两条不怎么样的船只过来怎么办?”
毕竟康熙跟沙皇说的是两艘大船,却也没有说是多大,要沙皇弄来两艘破破烂烂的旧船来打发他该如何是好?
康熙就笑道:“要沙皇真用两艘破烂旧船来打发朕,那倒是好事。”
顾凝宸一怔,倒是更疑惑了:“皇上难不成还能因此倒打一把?”
康熙点头道:“不错,两艘大船都给不起,就能换别的了,朕一向宽容,换成船队能装满的金子就行。”
顾凝宸听得笑了,水师的船队如今是越发壮大了,让他们的船只都装满的金子,恐怕能叫俄国的国库当场破产。
康熙握着她的手感慨道:“很可惜,沙皇估计猜出朕的想法来了。”
所以沙皇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宁愿舍弃那两艘大船了。
船只还可以重新造,国库一破,俄国就危险了。
就跟康熙猜的那样,沙皇很快就答应了,派人把两艘船只开到天津港来交付。
这两艘船又大又宽敞,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安装上蒸汽机就能直接用了。
以防万一,工匠们来回在船只里检查了很多遍,就怕沙皇会在里面动了什么手脚。
要船只走到半路出现破损,那真是人命关天之事!
好在检查过后,船只并没有什么问题。
水师提督谨慎起见,在近海的地方操作船只来回走了几圈,离着岸边不远,有什么事也能立刻救援。
不过来回走了好几天,船只都没什么问题,看来沙皇的心眼虽然多,却明白这船只真出什么问题,康熙就有借口要更多,索性就大方点,直接送过来,也没做什么手脚了。
对此康熙很满意,把大船收编进水师里头,跟俄国之间的事就暂时算是了结。
因为在行宫的关系,康熙今年过年没留下大臣们一起过,让他们各回各家。
免得参加宫宴的话,他们再从行宫回去就太远了一点,索性留在京城跟家里人一起过年好了。
康熙如此大方,大臣们连连谢恩,一个个高高兴兴回去跟家里人一起过年。
行宫内,康熙大手一挥,让所有人一起落座,家里人一块儿过年也就不必那么讲究和拘束了。
过完年,六阿哥就三岁了,他跟着去尚书房上课一段时间,适应得不错。
他一向坐得住,又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徐太傅说典故。
而且徐太傅说一遍,六阿哥就能记下来。
还是有一次顾凝宸打算给肚子里的孩子说说故事,六阿哥就主动请缨,然后绘声绘色说起故事来。
六阿哥平时说话喜欢几个字蹦出来,说故事的时候却尤为流畅。
顾凝宸听了一会,觉得六阿哥压根不是在“说”故事,而是在“背”故事。
他把尚书房的时候听徐太傅说的典故都记住了,然后这时候重复说出来。
就连这说话的语气,听着都不太像六阿哥的习惯,顾凝宸猜测很可能是徐太傅的语气了。
她找来四阿哥一起听六阿哥说故事,四阿哥也点头道:“确实跟徐太傅说得一模一样,六弟记得真好。”
六阿哥被他摸着头夸赞,抿着唇不好意思笑了起来:“四哥,一样。”
顾凝宸一听也笑了:“四阿哥夸小六,不也是夸自己吗?四阿哥从小记性就好,大阿哥背过的书,你年纪小小就记得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