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330)

作者:岳月

所有人对这个蔷薇盐都极有兴趣,赞不绝口,还跟法兰西国王打听这盐的来历。

得知是大清的皇帝刚找到的新盐,直接就送给了法兰西国王当礼物,其他人就更羡慕了。

康熙除了送法兰西国王之外,就连前波兰国王也没落下,给这个笔友也送了。

索别斯基收到的时候忍不住惊讶,又缓缓笑了。

哪怕他如今不再是国王,康熙也没忘记两人曾经的情谊,倒是难得。

法兰西国王是大张旗鼓的送,索别斯基这边送的就低调,不过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不少西洋贵族都开始跟拍卖行打听:什么时候蔷薇盐也会上?

他们的金子已经准备好了,就等蔷薇盐在拍卖行上了!

王谈自然跟康熙禀报此事,也问起什么时候蔷薇盐能在拍卖会上架。

想必一上去,就要被人拍个天价!

想到国库又多了一个大进项,王谈心里就美滋滋的。

康熙就道:“不着急,蔷薇盐的开采才开始。”

而且他刚前脚送了礼物,后脚就在拍卖会上开拍,到底还是太急躁了一点。

康熙如今没那么缺钱了,反而更看重别的。

再说了,有些东西太容易得到,反倒没那么稀奇。

顾凝宸知道,这就是延迟满足了,越是延迟,就像是在人心里装了个钩子一样,让人心痒痒的,却迟迟买不到,等能买的时候就忍不住冲动,恨不能全买下来了!

这种蔷薇盐又十分稀有,康熙也不打算卖太多,过了一段时间只在每个拍卖行上了几瓶。

此事就交给王谈了,康熙倒是空闲了下来,能多陪陪顾凝宸。

他之前忙忙碌碌的,都没能安安静静陪着顾凝宸。

顾凝宸的肚子比之前更大了,走路的时候都有点费劲。

不过她的脸色很不错,因为六阿哥也有了经验,这次怀孕并不害喜,还是颇为轻松的。

两人一起用饭,之后再一起去后院散散步,一起赏赏花。

康熙偶尔会作画,画顾凝宸或者周围的景色。

顾凝宸就会在他旁边坐着,看康熙画画。

康熙已经有很多张她的画了,还是乐此不疲,喜欢画顾凝宸,说是觉得每一天的顾凝宸都是不一样的。

顾凝宸自己没感觉什么时候不一样,不过看着康熙笔下的自己,确实有所不同。

有笑着的时候,有低头专心的时候,有蹙眉思考的时候,没一个神态是一模一样的。

就连笑起来,也有欢喜的笑,有收敛的笑,还有带着点调皮的笑。

康熙的笔尖总是能捕捉到她不一样的地方,每次看着他画画,顾凝宸都忍不住惊叹,这才是天赋。

这一点顾凝宸就没有了,她画的人物太过僵硬,简直跟没有灵魂一样。

两人偶尔还在窗边对弈,一起看看书再说说话。

跟康熙在一起的时候,顾凝宸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时间也过得特别快,转眼就天黑了下去。

平静的日子只过了半个月,康熙就收到一份折子,说是哈尔汗国干旱,颗粒无收,百姓饿死无数,有不少人就冒险想跨越边境到大清来求助,只求能有一口饭吃,能活下去就好。

如今这些人在边境被蒙古和驻军拦着,也快要拦不住了。

那么长的边境线,他们只能拦下一部分,有一批人很可能已经从别处翻越过去。

如果只是几百上千的人,也能安置得了。

可怕的是至少上万人,甚至几万人蜂拥过来,那么处置起来就麻烦了。

这些人身上可能还带着疫病,要是死在半路,尸身太多也会造成瘟疫。

如果安置他们就需要大批的粮食,也是一笔不少的花费。

光是一天的消耗,就足以叫人咂舌。

如果不管这些百姓,甚至出动士兵把人赶回去,必然就有伤亡。

几万人为了活下去拼命,士兵们就不可能不受伤甚至为此而死。

直接用上武器,那就是单方面的屠杀,这就可能叫人诟病,指责康熙的草菅人命。

不管怎么处置都是个麻烦,而这个麻烦看着就不会是偶然。

康熙看着折子皱起眉头来道:“这么多人一起涌过来,必然有个领头之人,这人目的显然不单纯,也不安好心。”

这天已经开始冷了,如此多人这时候被怂恿过来,会给大清造成很大的负担。

他第一时间想到就是俄国沙皇插手了此事,派人怂恿这些灾民跑过来。

只要蛊惑几句,说大清多么富饶,皇帝又是多么仁慈善良,很多百姓为了活命,就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逃了过来。

如果真能活命还好,要康熙没留下他们,没伸出援手,这些百姓恐怕就要拼个你死我活了。

但是康熙并不太想当这个冤大头,养活那么多人,这些人里面指不定还有沙皇的钉子。

到时候这钉子再怂恿一下,这些百姓未必会感激,反而可能成为白眼狼反咬自己一口。

赶走不容易,留着也是麻烦。

康熙摸着下巴在思索,顾凝宸在旁边就不好打扰了。

只是她见康熙皱眉头没多久就舒展开去,对着自己笑道:“朕倒是想了个好法子来安置这些人,算数学院的学生找到几处新的盐湖,虽然都不大,却都需要人手来挖。”

那么多人,不送去挖盐,实在太浪费了。

他们还能腾出人手来,尽快分批把这些盐巴送出去,沿路分流到各个地方,很快就能消化掉了。

康熙不养闲人,努力干活的就有一份干粮,虽然不算特别好,起码能果腹。

如果想要过得好,就只能更努力干活。

他打算把人变成小队,五人一小组,五十人一大组,把人登记在册。

以后这五人彼此之间互相监督,犯错就要同小组的人一起受罚,同大组的人也得减一点粮食。

如此一来,他们彼此之间为了能吃饱肚子,就不会轻易有异心,还会盯着其他人,不让他们犯错。

不然这些人犯错,他们就得跟着饿肚子,何其冤枉了。

而且盐湖远离人烟,离着蒙古人住的地方也远。

如果他们身上带着疫病,盐湖很大,分散开来,也就不容易传染开去。

一旦发现,就能立刻处置和隔开。

康熙让人安排下去,大部分跑来的百姓都是愿意的。

大清的皇帝愿意出粮食给他们,叫他们能够活下来,何其大方和善良。

只让他们干活,还不是送命的活计,自己卖力点就能多挣点粮食过冬,感觉浑身都有了干劲,对以后的生活有了几分期待。

当然其中也有人不乐意的,康熙也不勉强,直接把人从边境撵回去,如果再跑回来,那就杀无赦。

这些人发现自己不能再回来,哭着不想走,还是被撵走了。

他们站在不远处,看着炮口对着自己,只好灰溜溜走了。

剩下的人就不敢多有意见,一个个乖乖登记身份造册,然后编成小组和大组,只要记住自己的编号就足够了。

这些人安排在各处的盐湖里挖盐,也不是多重的活计,很适合这些千里迢迢逃难跑来的人。

不然太粗重的活计,他们这小身板亏空太久,没多久就要受不住了。

因此他们对康熙更为感激,干活也十分卖力。

当然康熙也让人留意其中有没他国的钉子在,尤其是怂恿难民跑过来的人。

有几个蒙古人跟着一起干活,也是指导这些人怎么挖盐最省力气,然后盐巴都送到哪里,由蒸汽机车带着几节装满盐巴的车厢离开。

哈尔汗国的人第一次看见蒸汽机车,这黑漆漆的东西带着轮子居然自己就会走,不需要牲畜来拉,他们顿时十分害怕。

还是蒙古人跟他们解释后,才知道这东西是机械,只要人掌握方向就能走,能省很多力气,也不需要照顾牲畜来拉车,根本不会累,能一直拉货,叫他们相当惊奇和敬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