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33)

作者:岳月

那位定嫔娘娘,这次又要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康熙这次没耽搁多久,很快就赶到御书房,开门见山把云贵运送青花料出来,打算里应外合的事说了。

内阁的几个大臣心里也不住点头,他们之前也提议过不少云贵的特产,却都不太适合。

一是这些土特产不好保存,路上可能就要坏了。

二是云贵围困,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挖光了,想买也得有才行,更不好跟百姓们抢果腹的食物。

不然他们这边出钱要买,那边真有人卖,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反倒让百姓离心。

李光地第一个表示赞同,只觉得这个办法简直妙极了!

青花料其实在云贵、福建和江西等地都有,然而云贵产出的青花料确实是最好的。

如果万琉哈氏在,那么就会说,因为青花料里面含了天然钴土矿,烧制后会呈现青蓝色。

而云贵的青花料里面,钴土矿的含量是最高的,所以颜色会更鲜艳漂亮一些。

商人的老母亲后年大寿,想要做出寿纹花样,颜色最好看的青花瓷,特地跑去云贵想要更好的青花料,这就说得通了。

能有这样大手笔,只为了给母亲送收礼的商人,会千里迢迢跑去云贵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也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别人只会觉得这商人是钱多烧手了,也会认为他对老母亲一片孝心。

不管如何,纯孝之人还能让人减轻戒心。

这样的商人带着商队过去就合情合理,出高价收青花料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跟云贵的百姓接触,那就更没毛病了。

商人四处打点一番,要进去云贵确实不是难事,跟百姓接触后用金钱打动对方里外配合也更容易了。

当地百姓对山路熟悉,有他们亲自带路,那么能绕开城门进去也不是难事了。

李光地越想越妙,恨不能康熙立刻选上这么一个商人过去。

但是问题就来了,选谁来假装这个商人?

索额图和明珠都觉得这个办法极好,却也得有个适合的人才行。

这个人要懂得做买卖,不然闲谈几句就要露馅了。

另外这人还得熟悉青花瓷,对青花料也是如此。

不然他一问三不知,跑过去收青花料只让底下人出面,那本人为何要去,直接让下属去不就好了?

如果本人出面,那他对青花料一窍不通,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破绽来。

派遣朝廷官员去是不行的,一来可能眼熟,被人认出来。二来他们对青花瓷未必有那么了解,更别提是青花料了。

如果派商人去,怎么知道这商人不会中途倒戈,或者不留神走漏了风声?

思来想去,臣子们商议了很久,都没能推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

最后竟是李德全小心翼翼提出了一个人,正是经手青花瓷的皇商林润。

内务府的瓷窑出的瓷器,最好的自然是送到宫里,先给康熙,他留下一部分,剩下的赏给后宫嫔妃或者朝中大臣。

次一些的总不能堆在库房里,宫里也不需要那么多,就交给皇商在宫外做买卖。

这样皇商能挣钱,次等的瓷器不会浪费还占地方,内务府也能收回部分本钱,实在皆大欢喜。

那么多商人却选了林润,就在于他的身份不一样。

如今八旗子弟不能种田不能经商,只能拿朝廷给的禄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要是武艺超群还能从军,军功带来的功绩和赏赐自然能过得很好。

不擅长武艺的,就只能另谋生路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八旗子弟就想到一个办法,收干儿子,或者培养下属,签卖身契,然后让他们出面来经商。

而且八旗子弟是不用交税的,这就让很多商人愿意来依附。

当干儿子算什么,当真孙子都无所谓,只要利益足够大就行了。

哪怕利润是五五或者四六分,但是不用交税,这就相当可观。

林润的父亲当年就是带着家族跟了一位地位不低的八旗子弟,买卖是越做越大,林家原本就是做瓷窑的,对青花瓷尤为熟悉。

索性这位八旗子弟搭了内务府这条线,让林家赚了个盆满钵满,甚至成为了皇商。

林润的父亲年纪大了,这事就落在林润身上。

虽然他才刚过而立之年,做买卖的手段却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尤其他对青花瓷的热爱也更甚于他的父亲,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又有卖身契在,背叛是不可能的,派林润过去是再适合不过了。

康熙派人把林润叫进宫里来见了一面,林润长得跟他想象中不一样,很多商人白白胖胖,林润却高挑瘦削,甚至带着几分书卷气。

说他是个商人,更像是个文弱书生。

起初康熙问话的时候只觉得林润平平无奇,人是规矩的,回话也谨慎。

但是等康熙谈起青花瓷,只道云贵可能有更好的青花料,需要林润走一趟的时候。

好家伙,林润双眼一亮,马上滔滔不绝,文采飞扬,把康熙上上下下夸了一遍也不带一个词重复的。

康熙想到万琉哈氏书架上那本书,都开始怀疑写的会不会是林家人,怎么那么会夸人了?

尤其林润脱口而来,夸得都不带脸红喘气,实在熟练极了,然而那表情和眼神又十分真诚,叫康熙都挑不出错来。

不过他确实对青花瓷相当熟悉,对青花料也是如此。

听康熙形容一番,林润沉吟片刻就道:“之前有人送来几样青花料,颜色明丽不少。草民看中了其中一种,听闻是云贵的宣威所出,草民正打算走一趟,如今正好。”

正好带着任务去,林润这商队原本打算请的护卫都能省了,还能功劳回来,那就更划算了。

康熙听着发现林润不愧是商人,在省钱方面是不余遗力。

不过林润说得坦坦荡荡的,康熙也没为难他,大手一挥就准了。

康熙派人安排了护卫,让林润事不宜迟,明天就出发。

林润巴不得今天就能出发,麻溜行礼后就回去收拾了。

像他这样经常走南跑北做买卖的商人,在京城呆着的时间就不长,倒是也不大惹人怀疑。

林润得了康熙的密令,对外还是用的那一套理由,就是林老夫人大寿。

也是巧,林老夫人正是明年春天的时候大寿,更叫人不会怀疑了。

当然这是用来糊弄外行人的,同行们可不好忽悠。

林润就私下隐晦暗示宫里娘娘对如今的青花瓷颜色不太满意,内务府就让他这个负责青花瓷的皇商往外走走,看有没合适的青花料送进宫。

言下之意,要是找到,那是大大的有赏。

商人逐利,同行们自然不会怀疑林润特地山长水远跑去云贵找青花料是吃饱了没事干,反而羡慕他有门路,如今得了这差事只怕要赚大发了。

康熙派去的侍卫伪装成镖局的护卫,林润只说是外地的镖局,也没人细究此事,第二天就浩浩荡荡出发了。

他这边表面找青花料,实际上找人里应外合的事解决了。

康熙龙心大悦,大手一挥就让翰林院第二批书送到重华宫来。

多得万琉哈氏爱看书,给他解决了多少问题?

只赏几箱书,康熙都感觉自己有点吝啬了。

他让李德全打开私库,拿着单子看了看,最后挑了一盒子上等珍珠,一对金步摇,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另外还有一小箱子的皮子。

这皮子看着不多,却是康熙之前围猎的时候亲自猎下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最好的几块皮子自然是给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其余的陆续赏赐出去却不多,余下的都在这里了,全一股脑送去给万琉哈氏了。

李德全带着赏赐浩浩荡荡去重华宫,不到一刻钟,后宫所有人都知道万琉哈氏又得了康熙的赏赐,一个个都有点坐不住,恨不能竖起耳朵跑去重华宫听听,这回定嫔又立了什么功劳,或者如何叫康熙如此高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