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203)
康熙点点头,转头就跟曹寅提了提,把曹颙送去算数学院之事。
曹寅愣了一下,立刻谢恩,一副十分感激的模样。
他心里却叹息,跟拖尔弼交好的事恐怕就到此为止了。
曹寅是知道京城有这么个康熙特意建的算数学院,里面都是各地的算数人才。
曹颙这么小的年纪能进去旁听,也是因为他姓曹,得了康熙的允许才能进去。
一般人要进去都需要过三关斩六将,百里挑一才可能留下。
曹颙作为曹家人,得了康熙的允许就能进去。
不过他能不能留下,也得看学的如何,如今只是旁听罢了。
但是这样的机会,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
算数学院的学生听说来了一位新学生,没想到居然是个五岁的男童,顿时表情一个比一个复杂。
不过他们也不至于跟一个五岁的孩子过不去,曹颙问什么,他们都会轮流帮忙解答,算是温故而知新了。
安顿曹颙的事,拖尔弼在写给顾凝宸的信里也提及了,并没隐瞒,说是王谈的建议。
这跟顾凝宸猜得一样,又觉得王谈如此安排曹颙,一来帮拖尔弼解决了跟曹家一直来往的枢纽,二来还好好安置了曹颙,让康熙也颇为满意。
不过把一个五岁的孩子丢进一群算数狂魔里面,真的合适吗?
只是曹颙在算数学院呆上差不多一年,就该回去江南开始读书了。
留在京城的时间不算多,一年而已,不至于他就被同化了吧?
顾凝宸想不到一年之后,曹颙压根就不愿意离开算数学院,其他学生抱着曹颙也是眼泪汪汪的样子,满脸舍不得,让曹寅头疼不已。
不过这也是一年后的事了,她收好信笺,跟康熙还提了一嘴。
得知是王谈的主意,康熙也不意外,笑着道:“拖尔弼只怕一见着曹颙一脸钦佩看着他,就不好意思拒绝了,也就王谈察觉不妥提醒他。”
因为拖尔弼之前救下王谈,两人的关系比之前更好了,算得上是过命的交情。
拖尔弼养伤了大半个月就差不多了,还是王谈担心他累着不好,压着人继续休息,还把大部分的差事都揽过去帮忙安排。
还是拖尔弼受不了无所事事,才从王谈手里把差事又抢回来自个办了。
不然就王谈这操心劲儿,估计小半年都不让拖尔弼干活,当拖尔弼跟易碎玻璃一样,这就叫人受不了。
康熙想着王谈估计觉得拖尔弼的算数水平当先生还是不妥当,而且平日办差也忙,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耽误曹颙就不好了,如今这安排倒是挺好的。
曹寅在京城呆了足足一个月,把验震器都摆弄明白了,也就到了回去江南的时候。
曹玺的病虽然有起色,却依旧不能太操劳,康熙就让曹寅回去协办,还给了个正式的身份,免得他名不正言不顺帮忙处理差事。
曹寅连忙谢恩,曹颙进了算数学院压根不肯离开,他就只能暂时带着其他人送验震器先回去江南。
江宁府那边专门空出一个大房间来安置验震器,又让差役和侍从日夜守着,免得出什么提醒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验震器这边才处理好,康熙就收到一份密折,看完后皱紧了眉头。
这密折是北边送来的,说是有人夜里偷偷在棉花地附近徘徊,当地佃农立刻就跟东家说了,东家就报了官。
差役守在附近好几天,终于逮住了偷棉花的人,竟然是一个传教士的侍从。
侍从被扭送去府衙,传教士也被叫过来,却一口咬定是侍从好奇,看着棉花漂亮,想要摘一朵回来,并没有坏心。
他也愿意给棉花地的东家赔偿一笔钱,此事就这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为康熙之前颇为重用传教士的样子,又多次召他们进宫,当地官府对传教士有些忌惮,不敢多为得罪,准备息事宁人。
但是有个差役却察觉有点不对劲,只道把侍从带回去记录口供再出来,两边赔偿也得写字据才好。
白纸黑字写明白,以后才不会有纷争。
传教士为此没有异议,于是一行人就去府衙了。
差役把侍从带去后边,不小心把茶水泼在侍从身上,连连道歉后,把自己洗过的衣服借给侍从换一换。
侍从却大为紧张,不肯换掉,不说差役,就连当地知府都察觉不对。
不顾传教士反对,差役把侍从带去隔壁房间搜身,在身上就发现了藏在各处的棉籽。
有藏在头发里面,有藏在袖子的暗格,还有裤子的口袋里面,藏得那么严密,就知道是准备把棉籽带走。
棉籽就是棉花的种子,只要时间不长,带回去泡在水里几天,种下后就能出苗。
侍从身上被搜出了棉籽,这下传教士再也不能狡辩,被当地知府押进大牢,又写了密折过来给康熙,看他怎么处置。
棉布之前送了一点给扶桑国,那边的幕府将军十分喜欢,第二个月开始就让人采购了许多回去。
这棉布比绸缎要便宜,穿着还舒服,尤其作为贴身衣服最为适合。
绸缎那么贵,当然用在正式的场合上,平时就能换成棉布,减少一点花费。
哪怕幕府再有钱,也不至于随意挥霍。
扶桑国买了那么多棉布,就引起其他海商的注意,一看就觉得是个好东西!
绸缎被康熙限量了,但是棉布没限量,而且穿着又舒服,价钱还比绸缎便宜,看着一点都不廉价。
于是进货的海商就更多了,哪怕工坊一扩再扩,招的织工再多,一时差点供应不上,连带棉布的价格都上涨了一些。
康熙果断在几个地方建起了新的纺织工坊,年前才勉强跟上了产量。
扶桑国只有幕府能做买卖,海商不好跟康熙抢生意,就往别处去卖。
欧洲和俄国自然是最适合的主顾,那边天冷的时间长,穿着又十分繁复,层层叠叠好几件叠加。
如果有棉布这样既舒服又吸汗还轻薄的布料,价钱还比丝绸要便宜,贵族们谁能不喜欢?
不说欧洲,俄国人就尤为喜欢棉布。
因为棉布比绸缎要结实得多了,不容易损坏,不然总是换也十分肉疼。
大量的棉布涌入欧洲和俄国,海商赚了,康熙只会赚得更多,很难不叫人眼红。
如果能偷一点棉籽回去种下,再试着纺织,说不准就能得到棉布。
要是能得到大清的纺织新机器,那就更好了!
第69章 三更合一
这传教士自称是俄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知府分辨不出这人说的是不是俄语,当地也没有会俄语的人,就只好写密折请康熙来决定如何处置。
康熙就让他把这传教士和侍从一起押送到京城来,自己倒想看看究竟谁那么大胆。
大清的传教士都是欧洲的居多,只因那边要更富裕,跟着海商过来,或者自己有船队过来都比较方便。
俄国的传教士少一些,却不是没有。
京城就有几个俄国的传教士,听闻此事就立刻向康熙喊冤,说他们俄国传教士绝不会做这种事!
而且从俄国过来,传教士基本上都是走的陆路。
之前因为边境不太安全,俄国传教士都是结伴过来,没谁敢单独走,不然别说钱财被抢,还得丢命。
所以这人只带着侍从,单独跑去北边说是俄国传教士,骗鬼呢!
他怎么过来的,就带着一个侍从如何穿越边境?
而且俄国传教士就那么几个,彼此都是认识的,怎么谁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他们强烈要求这传教士押解上京后,就要跟这人当面对质,揭开这人的真面目!
京城的俄国传教士群情激奋,顾凝宸听说后都要怀疑是不是有人假扮传教士,才让他们如此愤怒了。
康熙倒是好整以暇,看着京城这几个俄国的传教士上蹿下跳的,她不由好奇道:“皇上,这传教士难道真的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