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101)
这个年康熙过得不错,心情自然很好。
李德全都能感觉得到,往年春节放假的康熙不是看书就是练字来打发时间,却有种说不出的烦闷。
往年刚开笔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也能察觉得到,一个比一个绷紧皮子,生怕说了什么不妥的叫康熙不高兴而大发雷霆。
今年却不同,康熙的好心情直到早朝的时候,大臣们都能感觉得到。
想到今年跟往年不同的是,过年的康熙比没过年的时候一样的忙碌?
如果顾凝宸在,就能跟大臣们说说,康熙这就是工作狂,没点事情忙碌就浑身不自在,心情都烦躁起来。
这个年过得充实,康熙不用再找事情来打发时间,自然心情就好了起来。
过完年,他要处理的事情不算多,大多在过年前已经处置好了。
比如云贵那边的安置,还有就是林润赶回来京城受到封赏。
林润这次立了大功,按理说如果他想当官,破格当个芝麻小官也是可以的。
不过他拜见康熙后,只提出想把儿子送去国子监读书,盼着以后家里也能出个读书人。
再多的,林润就不想了,更没提要当官的事。
康熙心里就有点满意的,如果林润狮子张大口,他当面不说什么,以后都不会再想用他。
林润也是个聪明人,明白能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时候要多了,只怕如今就已经是人生巅峰,后边就是下坡路了。
他自知就不是当官的料子,就没必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而且林润那么喜欢青花瓷,暂时不想离开这个行当,还想着继续帮康熙做青花瓷的皇商。
于是康熙就应下了,让林润送儿子去国子监,另外赏了他黄金百两。
他又许诺,只要林润不犯错,青花瓷这个皇商就不会换人来做。
这就叫林润很是惊喜,欢欢喜喜磕头谢恩后才退下。
他这个精明人自然还带了礼物过来,除了路上送回宫的上等青花料之外,还带来了当地百姓感激康熙而献上的礼物。
当地年年征战的关系,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东西,只能送当地特有的药材,一种满山长的叫兰花参的药。
康熙收到后却十分高兴,这比当地官员送的万民伞更代表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
他带着兰花参去重华宫,顾凝宸看着就知道这是云贵当地也叫“臭参”的药物,对病后虚弱,脾胃不适,失眠多梦等都有用。
她这一说,康熙让人送了一部分去太医院,让御医看看效果如何,能不能用。
毕竟太皇太后年纪大了,有些失眠多梦,要是这药材能用,那是再好不过了。
太医院那边检查了几天,还翻阅了不少古籍,最后又尝了一部分,认为这药材很适用。
不必用来煎药,做药膳更适合,放老母鸡一起炖汤喝下就好。
这药材是云贵百姓因为感激康熙献上的,康熙孝顺,让人检查无误后就送到慈宁宫来给太皇太后补身,她自然十分感动。
有着百姓感激和康熙孝顺的药材,也不知道药效太好还是有这些加持,太皇太后喝下这兰花参母鸡汤后,感觉夜里确实睡得踏实多了。
顾凝宸都怀疑林润送这个,事早就打听到消息。
不过后宫的消息没那么容易送出去,估计他是误打误撞了?
不管如何,林润立功了,又献上适合太皇太后用的药材。
哪怕他的儿子以后能力一般,因为林润的功劳,也能比旁人的仕途稍微好一点。
最让顾凝宸高兴的是,海商把她想要的甜菜带回来了!
海商带了不止一船的甜菜,实在是这东西太便宜了。
他们找了很多地方,最后在一个偏远小城里发现的,当地人用来做菜。
主要种粮食,甜菜就是个添头,种的并不多。
海商直接包圆了,当地人十分高兴,给了个更低的价钱,算是皆大欢喜。
当然,海商漂流过海送甜菜回来,那价钱就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派去接船的人是拖尔弼和王谈,农业是户部管着,户部尚书年纪大了,腿脚不好,王谈就代替他带人过来看看。
拖尔弼则是因为顾凝宸打算用甜菜来制糖,这新作物制糖就属于造办处,也就是内务府管辖,正好建造的工坊也能圈在其他工坊附近。
王谈带来的人检查了几船的甜菜,挑出好坏来,运送去工坊那边的仓库。
海商舔着脸来打交道,更想打听这些甜菜究竟用来做什么,王谈当然无可奉告,拖尔弼也是闭口不谈。
他们也是知情知趣的,收了钱就不再旁敲侧击了。
王谈没说以后还要,可能这买卖只做一次,海商心里有些遗憾,很快又送来添头的东西,打算让王谈以后需要什么,能立刻想起他们来。
拖尔弼凑过来看了一箱子黄色的疙瘩,看着像是粮食,却是没见过的,立刻就道:“不如送回去给皇上和娘娘看看,可能知道是什么。”
王谈看了他一眼,问过海商,得知这是那个小镇的人吃用的,蒸着吃烤着吃也行。
因为海商买的多,小镇的人就热情送了几箱子,不过很多在路上坏掉了,只剩下这么一箱。
王谈听说是粮食后,立刻就收下,让人送回宫中,面上倒是不露声色,仿佛对添头毫不在意的样子。
还是拖尔弼跟他相处久了,能看出点端倪来。
海商那些人是压根没发现,只觉得王谈为人十分大方,他们说送的是添头,王谈还是另外给了钱买下来,于是千恩万谢收下后,美滋滋走了。
箱子被送回宫中,太医院用银针检查没发现问题才送到康熙跟前来。
顾凝宸自然也在,她看了一眼箱子里面土黄色的根茎果实,感觉这东西不要太熟悉,不就是土豆吗?
第42章 三更合一
顾凝宸没想到海商们这么给力,带来甜菜不说,连土豆都一并带来了。
她原本还奇怪土豆这东西该是早就传进来了,但是各地好像并没有这玩意儿。
顾凝宸还让陈女官去翰林院查找了一些农业的书籍,看过后还确实暂时并没有,回头打算让海商去找一找。
如今好了,都不必她开口,海商的运气真好,找到甜菜的同时,当地还吃用土豆,就一并送过来了。
这土豆保存得并不好,听说大部分在船上坏了,只留下这么一小箱子。
顾凝宸简直痛心疾首,这实在太暴殄天物了。
“皇上,这东西我以前在书里见过,只要切块种下,很快就能发芽,也是不挑土地,亩产相当多。”
康熙是知道前阵子顾凝宸让陈女官去翰林院翻找农业书的事,估计是想起这个来了,但是没能找到。
哪知道海商直接送来了,他就笑道:“正好开春了,也让人在皇庄跟红薯一起种一种。要是亩产高,也能在各地种起来了。”
如今三藩平了,各地冬天还能靠救济粮勉强支撑一阵子,再久粮仓就撑不住了,得有新作物种下。
土地肥沃的地方不必担心,反倒是一些贫瘠之地叫人发愁。
如今好了,除了主要的粮食比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种上,在其他贫瘠的土地种上红薯和土豆,粮食就能多起来。
毕竟相对肥沃的土地不多,但一般的土地还是有的。
只要百姓勤快开荒,粮食自然能多起来了!
最重要的是,多了这些粮食作物,原本人心惶惶百姓们心里更加有底,人也有了希望。
百姓心里能安定下来,就能安居乐业,不会因为过不下去而闹腾。
另外甜菜作为制糖的新作物,康熙见过后就对顾凝宸道:“原本的制糖方式是为甘蔗做的,对甜菜并不合适。”
甘蔗制糖在南宋的时候方法还十分原始,就是让人削皮切块,再放进木制的机器里面压榨出汁液来。
反复几次后没有汁液,才会开始下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