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斋考城隍+番外(233)

作者:禾有鱼

王平子遵从了金和尚的意见,每烧一篇文章,那让金和尚闻一闻气。

金和尚一边闻一边指教道:“这是你初次仿效当世几位大名家的手笔,学得虽然不十分像,也做到了相似,我刚才是用脾领受的。”

王平子当即紧张问他:“这样的文章能考中么?”

金和尚答道:“也能考中。”

一旁同王、宋二人同来的,一名姓余的考生听了十分不屑。他一贯与王平子不睦,此时推开王平子,冷笑着将怀中藏着的古代名家文章烧了一篇,并示意其他人不能给这瞎眼和尚提示。

金尚用鼻子闻一闻,大赞道:“妙啊!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不是当今归、胡这两位大家的手笔,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这文章定是能中的。”

余生大为惊讶,收起脸上的高傲,心中终于有了些信服,便开始烧自己的文章。

金和尚闻了闻,不太高兴说道:“刚刚才领教了一篇,尚未体会到全部妙处,怎么忽然就换了另外一个人的文章,快将剩下的两篇文章烧给我。”

余生尴尬了一下,假意说道:“刚刚那是朋友的文章,只得了那一篇,这篇才是我写的。”

金和尚于是勉强闻了闻余下的纸灰,咳嗽了好几声,直白拒绝道:“不要再烧了,这味儿实在咽不下去,现在已经胸膈,再烧,我就要呕吐了。”

余生听到此处大为尴尬,竟十分下不来台,恨恨瞪了在场所有人一眼,一甩袖子退出去了。

张桢看到此处,心道得找个机会提醒一下金和尚说话委婉些,人家文章写得不好,也不是人家的大错不是。

咱们得允许平庸啊。

金和尚见无人再烧文章,便与王平子探讨起他的文章来,从破题到束股逐一指教,宋生偶尔也搭上两句,王平子听得如痴如醉。

张桢悄悄离去,看来金和尚的确是痛改前非,在尽力弥补生前的罪过。

开春没几日,宫中传来消息说是苏贵妃病重,老皇帝下旨广招天下名医进宫,欲挽回苏贵妃的性命。

苏贵妃的病断断续续拖了一个月后,京中有传言称,在道观修道的五皇子周俾是金龙转世,取他一碗血便能医治苏贵妃的病。

老皇帝一听,思虑良久,到底觉得自己的爱妃比较重要,于是便将道观静修的五皇子招回了皇宫。

这之后的事张桢就不是很清楚了,只知道当夜皇宫忽然腾空而起一条黑龙,盘旋着飞往天际,从此以后五皇子周俾再没人敢提及。

而张桢这个未来的五皇子妃那叫一个祸从天降,连门都不大敢出了。

张桢有心想找贺几道问一问这是怎么回事,该不会是他的手笔吧?这不是专门盯着她坑嘛!

正在张桢犹豫的功夫,倒是意外从吕洞宾口中得到了事情真相。

说起来,大约还是去年中元节那日的锅。

当日周俾捆着葳灵仙寻到传他闲话的皇宫老鬼后,虽然将其打了个半死,到底被老鬼侥幸逃脱。

皇宫老鬼生前是个老太监,死后多年滞留皇宫不能投胎,早就在变态的边缘徘徊了。一朝差点丧命在周俾手下,自然将人记恨了个半死,也不知他用的什么办法,居然将取周俾血能救苏贵妃的流言在京城中流传了起来。

这不,周俾倒是没坑到,反而将张桢坑了个底朝天。

张桢此时忍不住对着老天爷比了根中指,忒!

一时间张桢及整个张家只能低调、低调、再低调,尤其是在不久后苏贵妃骤然薨逝,唯恐当了老皇帝出气筒的张种田,每日上朝都谨慎了不少。

及至老皇帝感念苏贵妃贤德,找了不少画工进宫画像一事完结,整个张家才算松了口气。

这一日张种田沐休在家,薛夫人暗中觉着自家近来流年不利,便准备带着一家子出门去永福寺上香。

于是一大早,一路浩浩荡荡的马车便出了京城,往永福寺而去。张家上香的过程十分顺利,并没有出什么幺蛾子。

上香后,薛夫人遇见了好久没见的手帕交,于是大手一挥,决定一家人留在永福寺中用过斋饭再走。

张桢不耐烦呆在厢房,便穿着一身男装,一个人在永福寺周围四处溜达。

出寺门后,见后山不远处一座凉亭里聚集着四五个雅乐的棋友,此时正有人在徒手对弈。

张桢一时就起了兴趣,欲走进观摩观摩,而有此想法的显然不止张桢一个,她步上台阶时,恰有一个穿着寒酸简朴的书生也从另外一个方向上了凉亭。

和友人登山下棋取乐的梁公,抬头就看见一个衣服上挂着许多补丁的书生,在棋局旁边徘徊,沉迷玩味不肯离去。

梁公观察此人仪态温文尔雅,有文人的风度,于是起身向他施礼后,请书生坐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