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604)

作者:安静的九乔

虽然王安石早已被弹劾惯了,但天子的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

明远回想一下历史,想要叹气,但发觉自己在小吏面前,就还是忍住了。

不多时,王雱匆匆而来,在明远对面坐下,开口便问:“如何?”

明远也不问“什么如何”,马上就答:“放心吧!”

王雱紧绷的神情终于放松,脸上开始露出些笑模样。

明远确实是令人放心的——最近这段时间,他着手做了大量的准备,以舒缓灾情,赈济灾民。

在蝗虫途经的州县,明远派人去收蝗虫。那些蝗虫个头大好捉,只要拿网在空中网几下,便能网住不少。

明远收购的价格是二百文一斗,比粮价都要贵一倍。当地便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捉蝗虫,用这害人的虫子换点救命粮。

谁知这消息流传到汴京来,京城中有人一脸惊异地帮明远宣传,说:长庆楼的东家在高价收蝗虫,会不会将来搞个什么蝗虫入肴?

这个猜测一出,京里的流言马上就变成了“长庆楼很快要办蝗虫节”,吓得食客们一进酒楼,就要先看看今日的菜单。

最终明远不得不在《汴梁日报》上辟谣,说他收购蝗虫,统一用来磨成细粉,加在喂鸡喂鸭的饲料里,吃这种饲料长大的鸡鸭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明远是什么人?

他可是背负“财神弟子”光环的。

于是,这消息一旦传出,各地捕来的蝗虫一时竟变得抢手。汴京城外郊县中有饲养鸡鸭的,立即也学了这法子,将晒干的蝗虫磨成细粉,喂鸡喂鸭。

效果立竿见影,鸡鸭还没长大之前,肉质是否肥美还无法判断,但是这些鸡鸭大多身体健壮,不易得病。

而界身巷里最终竟出现了一间小小的“蝗虫交易所”,专门买卖晒干的蝗虫——这是明远绝对始料未及的。

在粮食方面,去年他拜托广西邓宏才,在南方采购大量稻米。按照邓宏才信上所说的,他已经快要把交趾国的粮库都买空。邓宏才甚至戏称,就算交趾国这时想要对外用兵,也绝对征不上足够的军粮。

这一大批稻米如今已经随海船运抵杭州,之后会再通过运河运往扬州。待到了扬州,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能够较快地抵达汴京了。

但凡哪里州县需要调粮,明远手下立即能把这些粮食运上去,平价卖给当地人。

“汴京-洛阳”公路最近也已开始动工,正大量缺人。如今各家施工队都派人守在各处路口渡口,一见到有流民自北而来,立即抢上前去招募,许以粮食和工钱,且应承了专人照顾老弱妇孺,用这种法子,把流民赶紧招到自家工地上做活。

唯一可惜的是,洛阳到汴京的这条道路位置还是偏南。北方流民一路南下,依旧要吃不小的苦头。其中颠沛流离之惨状,见者也难免唏嘘感慨。

王雱听明远细说了一番,眼中流露出钦佩,握着明远的双手道:“远之贤弟,辛苦你了。”

这些都不是明远这金融司监司的分内职务,但是明远另有一个身份,是商人,富商,巨商。

他用现代商业管理的手段来安排这些事,比起人浮于事的大宋官府,恐怕还要更高效些。

王雱听说明远的安排,似乎有了不少信心,眼神中也多几分光彩。

他没有在明远这里多留,匆匆去了。此后明远有好几日都没有见到王雱。

到了三月下旬,明远正掰着指头计算种建中什么时候才会进京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阴云密布,随后飘下了两三点细细的水滴。

“下雨了!下雨了!”

明远面前的街道上,有不少人冲向开阔地带,仰头望天,伸出手,仿佛想要拥抱这忽然降落人间的甘霖。

只可惜细雨只稍稍飘落了片刻,转眼间雨散云开,日头重现——雨停了。

“哎呀,只这么点雨……”

有人埋怨。

“听说老天爷是有灵的,天子不德,便久旱不雨。”

不知哪个嘴快的,嘟哝出这样一句。

明远在旁听见,心想:呵呵!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果然在民间影响巨大,几个世纪以后的宋代,还是不能消弭。

旁边赶紧有人提醒:“快闭嘴,这话难道也是能随便说的?”

原本那人却倔强:“换句话说,若是天子行德政,便会风调雨顺,天子不行德政,才会有大旱与蝗灾啊!”

他这话缓和了一些,却把矛头悄然从天子赵顼身上转开,转向其他人。

“朝廷所施行的是否是德政,这事儿是宰相管吧?”

明远心中一凛。

忽听一人开口:“听说了没,王安石罢相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将明远震得浑浑噩噩的,他立即转身,向相府赶去,身后却不依不饶地传来闲言碎语,“哎呀,别是王相公一被罢免,老天爷就下雨了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