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508)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阿宝用力地答应一身,转身便跑向后厨。

而蔡京,刚刚在气头上什么都察觉不到,但现在真的感到肚子有点饿了。

他望着明远发怔——眼前这个小郎君可恨的确是可恨,体贴也真是体贴。

不久,戴妻捧了个托盘出来,给两人各自奉了一杯清茶,两碟馉饳,却是煮熟了之后用油煎过,底下的面皮脆脆的。

明远带头举箸,两人各自吃了点馉饳,蔡京的情绪已经完全缓和下来。

这时明远再诚心诚意地向蔡京询问:“元长兄,木兰陂这样的工程,小弟自己的估计,总花销要在50万贯以上。但如今兄台已经有了个更准确的估算,小弟想要听听。”

他满脸都是殷切,蔡京定了定神,才开口向明远解释:

原来,木兰陂的修建有两次惨痛的失败经历。看起来失败原因都是“选址”,但是前两次选址时都考虑了省工省料,因此才会选在那两个地点。

现在看来这样的方法根本行不通,蔡京认为,为今之计,就只有老老实实用最笨的办法,花最多的人工和最长的时间,建一道极长的水中堰道,才能在合适的位置将海潮挡住。

如今蔡京主持此项工程,那便事关蔡京的名誉,和他一族人的福祉。蔡京自然是选取了最为稳妥的方案,哪怕付出会更大些。

“70万贯是在数年间要的,并非一次性需要……远之说得对,刚才京……确实是太着急了些,失态了。”

明远的态度令蔡京渐渐冷静下来。

一次性筹集70万贯和分次筹集,差别还是很大的。

“元长兄可曾想过,这钱应当从何而来?”

蔡京双手一摊,道:“前日里刚与乡里联系过。之前两次修筑,都是向乡里大户筹款。可是已经失败了两次,如今大户都很有些疑虑,要他们再掏出一笔不菲的费用,也有点……强人所难。”

明远理解地点点头。

“元长兄可曾想到过,修筑木兰陂的费用,将来可以用未来因木兰陂而改良的万顷良田的出产来支付?”

蔡京闻言略有讶色:“你是说……用未来的钱来支付现在的工程?”

“这……这怎么行?”

蔡京是个绝顶的聪明人,但此刻也被明远用话给绕住了,他磕磕巴巴地说:“延请工人、购买石料……这些都是现在就要付的……用,用未来的钱……”

但是蔡京一边说,一边能够感受到心里有什么,朦朦胧胧的,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是就是蒙了一层窗户纸,始终捅不破,无法看清它的全貌。

明远的双眼却紧盯着蔡京,不放过他任何一点表情变化。

当蔡京眼神中出现既迷茫又求助的神色时,明远觉得火候到了,才缓缓点头,道:“是的,元长兄。我们可以今日先举债,用木兰陂未来换回的收入来还钱。”

“我们可以发行一道‘建设债券’。”

“建设债券?”

蔡京望着明远,只木楞了两秒,他的眼神忽然变得清明,随即透露出狂喜——

“远之的意思是,我现在先向乡里举债,并承诺他们,等到木兰陂修好,就用换来良田的收成偿还债务。这些钱先借到手,就可以用来修筑木兰陂……”

“他们当然会有迟疑……对了,我还应该承诺他们利钱,待到偿还的时候,连本带利一起偿还……对,这利钱完全可以按‘青苗贷’的利息来算。”

明远在心里喟叹:这真是个聪明人啊。

在现代人司空见惯的债券,在一千年前的历史上还不见踪影。

但是蔡京只凭明远的口头形容,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全部原理。

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偏偏要一味追求名利?

“可是……”

蔡京随即又皱起眉头。

“按照京现在的估算,这木兰陂能够荡涤土地中的盐卤,使其成为万顷良田,起码要十年之功。如果现在就和乡亲们说举债,十年才还,是不是……”

明远扁了扁嘴,说:“元长兄可以先发三年一期的债券,三年到期之时,把这一批先连本带利都还上。到时候乡亲们见到这‘债券’发行方果真履约了,一定会对第二期、第三期踊跃购买……”

“对,把旧的换上,再借一批新的。”

蔡京双手一拍,兴奋地大声说道。

明远:这“还旧借新”你玩得挺溜啊!

他恰如其时地表态:“到时候如果元长兄需要周转,我肯定可以帮你。”

明远估计他那时金银钞引铺的业务规模足够大了,注入的资本金也不会太令人惊讶,到时候就可以做短期资金融通和拆借业务了。帮蔡京周转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蔡京闻言更喜,他这时已经将计划全盘想通,自己在脑中过了几遍,就觉得一定能成,绝对没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