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360)

作者:安静的九乔

现在明远在赌的就是,王雱能够出于对于他的了解和信任,把这个建议转达给王安石。而王安石能够借助其超脱于时代的眼光,看清他这个提议的本意,能够让这项建议偷偷摸摸地混在一众新法中予以出台,在尽可能少受攻讦的情况下收到回报,并慢慢地改变社会观念。

王雱坐在明远对面,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看样子应该是把二十多年所学的经义都在脑海里温习了一遍,实在是没觉得明远这项建议符合儒家大义——但要说它哪里不对,又偏偏说不出来。

最终王雱冒出一句:“行走在这道路上就要收费……实在是难以接受啊!”

岂料明远冲他灿烂一笑:“但朝廷征收路税却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商路货物运输,每过一个州县就要缴纳货物价值2%的路税。这在明远看来,等同于朝廷负责修缮道路,并维护道路附近的治安。因此路过的商旅提交一定数量的税金作为回报。

这样一说,王雱的脸就红了。

只许朝廷征收路税,却不许民间为耗费巨资,辛苦营建的道路受“使用费”,这样听起来,着实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远之,你的意思我已完全明了。我会代为向大人转达……”

王雱看向明远的眼神,却像是在说:请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过了两三日,王安石那边的讨论结果出炉。王雱不无遗憾地来找明远。

“远之,大人那里,因你的建议,出现了两派意见,谁也无法说服谁……”

明远的眼光一溜,王雱赶紧坐正了身体,用眼神表示:我绝对是站在你这边的。

“……大人因此有了一项折中的提议。允许私人筑路,也允许按照远之说的,收取道路‘使用费’,但前提是远之要能将沿路所有的土地买下。”

也就是说,明远修筑的整条道路完全是在自家土地上,那么只要他按时交税,他在自己的土地上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明远一时怔住,随后差点想要捧腹大笑。

这个结果,对他来说,真是太合适……太合适不过了。

只要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

而且是帮了他的大忙,能够让他在修筑道路的同时,好好花上一大笔钱。

王安石说到做到,不久,新党果然推出了一项新法:“收费公路法”。

这项新法混在其它新法中一起被推出,但也与其他新法一样,没能逃脱被攻讦的命运。

朝堂上群情汹汹,旧党与御史们纷纷将矛头指向这一项“有违孔孟之道”的新法。

——修路,修路怎么能收费呢?

王安石号称“拗相公”,这回在朝堂上自然延续了他“拗相公”的本色,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讦一一挡回去。

“以山阳镇到汴京的‘高等级收费公路’为例,修筑一条高等级公路,计算上购买土地、材料与人工,总耗费在六十万贯左右。”

“这条公路修成,每年从此,可以将超过五倍的货物从汴河渡口运入汴京。这意味这京城所收的驻税能够增长五倍。此法若能推广,天下货物流通也能因此快上许多。”

“使用道路所支付的钱钞,不过在每辆车十文上下。而这些钱钞,集腋成裘,正好是维护道路平整与畅通之必须,并非为了为难百姓或是牟利。”

“若是各位不同意此法,试问,有哪位愿意自掏腰包,出六十万贯,为朝廷修一条运送货物的高等级公路?”

朝堂上不少人向前踏上一步,准备继续分辩。

王安石又补充一句:“六十万贯或许太多,刚才出言反对的十位词臣,各位每人出六万贯,各位是否愿意?”

这下马上没有人说话了。

刚才王安石说“六十万贯”的时候大家还不害怕,现在说“六万贯”大家全缩了回去。

这是因为,“六十万贯”对于普通官员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但“六万贯”……他们家里真的有啊!

倒是坐在上首,一直倾听争论而一言不发的官家赵顼,此刻开口提了一个问题:“王卿家刚刚所说的‘高等级公路’,究竟是什么。”

王安石冲官家一躬身,道:“如今京师附近,山阳镇内与邻近几处作坊之间,已经修造了一段这样的公路,只不过道路还不长,仅限于山阳镇之内。”

他将前日里王雱前去山阳的观感当着赵顼与群臣描述了一番,又道:“王雱见此道路中,车驾马匹始终保持高速通行,并不与乡野之民混用。他先是认为此事不妥,继而又发现,不欲令步行的百姓进入道路乃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不令发生事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