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351)

作者:安静的九乔

“只是……某自问不可能完全接受王介甫的观点,因此不可能成为‘变法’一党。”

“然而眼前如此局面,某也无法继续认同‘守成’一党。”

“夹在中间,确实难过……”

说到这里,苏轼的脸色已经非常郁闷。

但这人的的确确是世间少有的乐天派啊,说到这里,苏轼突然哈哈一笑,这间小小的閤子里,郁闷的气氛便似一扫而空。

“因此某对自己说道,为何不自请外出,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几天王相公和文枢密他们都过不上的日子呢?”

明远:那好吧!

他又关切地问:“子瞻公如今可是定下来出外将去何处了吗?”

“有消息了!”

苏轼冲明远灿烂一笑。

“某许是不出一个月就能出外,去杭州做通判!”

“杭州通判?!”

明远喜出望外。

他已经从1127处得到消息,为了完成下一步“千万贯”的目标,他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启程,前往杭州。一切都已在安排中了。

“是呀!”

苏轼喜孜孜地补充:“这下离蔡元长就近了好多。”

蔡京现在做了钱塘尉,南下杭州,确实就离蔡京很近了。

明远顿时像是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苏公,您不厚道,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过,毕竟苏轼也不知当初他与蔡京之间的那一段纠葛,也怪不得对方。

当下明远诚心诚意,恭贺苏轼得偿所愿。

而苏轼也感激明远为他在王雱面前说话,双方同时向前行礼,险些撞到头,惹得苏轼哈哈大笑。

种师中等人忍不住从隔壁探出头来,看苏轼在笑什么。

就在这时,明远忽见长庆楼的大掌柜,自家表兄明巡,正满面惊喜,引着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上得楼来。

只见来人上衣下裳,外面披着一件宽袖长褙,头戴软巾,正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商人形象。从他的衣饰来看,应当过得不好也不坏,算不上是富商巨贾,但也并不寒酸。

他的容貌,与明远以前见过的明高仁和明高信都有相似之处。

“四伯,您稍等我会儿,远哥就在前面閤子里,我去唤他!”明巡忙忙地说道。

明远马上猜到了来人的身份。

——明高智。

他家渣爹明高义的四弟,他的四叔,明家另外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长辈。。

他许是知道一些,关于明高义的消息。

第146章 千万贯

明远的四叔明高智被请进閤子时, 这里的一众陕西乡音令明高智倍感亲切。

但是明高智在外经商多年,待人接物非常有经验。

吕大忠不必说,是“蓝田吕氏”的著名人物——以前明家在京兆府的时候怎么都不可能高攀上的。

除了吕大忠之外,再看苏轼、贺铸、蔡卞等人, 年纪未必多长, 但是看穿着打扮与气度, 显然都是官员。

明高智言辞便格外小心翼翼, 毕竟他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的,从来没想过, 今日自己能够与这么多“大人物”同坐一席。

得知閤子里至少有吕大忠、种建中和种师中三人,是横渠门下的时候, 明高智以为自己全明白了。

他以前听说过二嫂娘家与横渠先生张子厚是邻居, 因此送了二房的独子去横渠门下读书。

当时明家人还暗中笑二房傻气,就像二房收养长房身后留下的女孩十二娘那时一样。

可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真是无比英明啊。

明高智不动声色,时不时也会插嘴, 向吕大临问问陕西风物,而后勾起苏轼在凤翔时的美好回忆……

一时酒席散去。明远才将明高智和明巡单独邀到一间閤子里。

明高智问起明巡, 才晓得这座长庆楼根本就是明远的产业,而明巡为了历练自己, 正在酒楼中学做大掌柜。

明高智惊讶得眼珠差点儿掉出来。

但多年在外经商, 将明高智的性格磨练得颇为沉稳,惊讶之情一闪而过, 先是将长庆楼盛赞了一番,而后才问起明远:

“远哥, 你父亲如今身在何处?”

明远:……好问题!我也很想知道。

他老老实实地将熙宁二年时, 如何接到父亲的家信, 如何收到商户代还的款项,如何接到父亲的信应约上京,又如何没能在汴京等到父亲等等……详细情由全都告诉了明高智。

这些事有不少是明巡知道的,所以明远不能隐瞒或者篡改。

但反正这些“背景故事”都是试验方负责编造的,就算是有漏洞也应当由试验方去圆。于是明远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做了一回老实孩子。

他告诉明高智:“阿爹前两日还写信来,说他在杭州。”

“哦!”

明高智恍然地应了一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