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218)

作者:安静的九乔

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迅速扩向整座都市。

不止如此,《汴梁日报》有专门负责报道此事的“记者”,急匆匆地从丰乐楼上下来,一边赶路,一边随口默念,在心中准备着稿件,打算直奔“日报”的编辑部,让这个故事出现在明天日报的头版上。

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明日整个汴京城流传的,一定是完整事件的全貌。

丰乐楼上,则是到了早已翻脸的两名堂兄弟见面的时候。

叶俊生来到叶鹏生面前,啐了一口,道:“不肖子孙。”

叶鹏生虽是个酸儒,却也有气性,连忙唾回去,道:“究竟谁是不肖子孙?”

“谁让外人得了祖宗产业,谁就是不肖子孙!”

“那是谁勾结外人,损害酒楼生意,让这酒楼不得不转让的?”

叶俊生心中有鬼,顿时被问住。

叶鹏生见自己抢白住了这个向来不对付的堂弟,顿时得意地笑了:“你是自不量力,非要跟我斗,结果鸡飞蛋打……”

“跟你斗?”叶俊生反问一句,哈哈一声笑,“三堂兄,就凭你,这长庆楼再经营个三年五载,也一样要转手卖掉!”

“是又怎么样?”叶鹏生得意洋洋地反驳,“十八万贯,我已经到手了。下半辈子舒舒服服。这是我长房的财产,你们三房休想得到分毫!”

“什么?”

叶俊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忽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笑声甚至惊动了还没离开丰乐楼的人,人们纷纷回头,看着这一对冤家兄弟。

“三哥,你怎么会这么天真?你以为这扑买的十八万贯,全是你转让丰乐楼的出价?”

叶鹏生反问:“难道不是……”

他话刚出口,声音已经哑住。

此前卞荣说得明明白白,这次官府扑买,标的乃是“长庆楼及其自酿酒水权”。

“官府扑买,由竞买者自行加价,加的都是自酿酒水专营权。”

“卖主所得,是按照上一次契约买入的价格,加入这些年的大致投入……”

叶鹏生已经听得呆若木鸡。

而叶俊生一脸的痛心。

他们两个都是姓叶的,此前干嘛要斗来斗去,为什么不先把这些消息先交换一次?

“要知道长庆楼这么好的生意,完全可以靠每年的净利支持,所以官府不会在上一次的买价之上再加多少。三哥,咱们祖上传下来的这长庆楼,当初多少钱买进来的,你就多少钱卖出去了呀!”

第91章 百万贯

且不论叶家两房如何痛心疾首, 彼此攻讦,明远只管自己按部就班,交割长庆楼。

他在此前缴的一万贯保证金基础上, 又补了十七万贯钱, 并承诺按照每年耗费酒曲的数量, 向开封府缴税。

卞荣代表开封府,点算钱钞无误,先行入库, 然后再转过头核算开封府应当付给叶鹏生的数目。

但这些都与明远无涉,如今史尚已取代叶鹏生, 成为名义上长庆楼的东主。

向华当即从丰乐楼前“开溜”,去邀请苏轼到明远家去吃“三白饭”。

这是明远与苏轼事先约好的暗号。

这次“公开扑买”之事, 是苏轼向开封府尹一力推介,并亲自筹划的。之前苏轼为了避嫌,一直没与明远见面。

现在明远请他来吃“三白饭”,就意味着此事已毕,明远将一切了结得“清清白白”。

如果长庆楼的事还留有首尾, 明远就不方便请苏轼到自家见面。

果然, 明远回到自家不久, 苏轼一阵旋风似的到了明远这里。

“远之,今天打算请我吃什么?”

每次到明远家都有既别致又风雅的吃食酒水,苏轼性情豪放,与明远从来都不客气。

明远便真的转身去厨房,不多时便捧出一盆米饭, 和一碟事先腌渍好的藠头。

“三白饭。”

明远说到做到。

苏轼见状一愣, 旋即大笑。

这时其实也还未到饭点。明远便只奉茶请苏轼品尝。

两人坐下一起品茶, 苏轼早先在开封府里已经听说了丰乐楼那一场“公开扑买”的大致过程, 只是其中细节还不太清楚,当下一一问起。

听明远说完,苏轼才长叹一声,道:“这叶家两房,都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作茧自缚。”

“不过,远之……你这次扑买下长庆楼,可是花了大价钱哦!”

明远答:“还好。”

他“只”比其余商户的心理价位多花了3万贯。

苏轼再次被明远的“豪横”也惊到,饮了一口茶汤压压惊,随后皱着眉头道:“远之,但你可知,你这次‘扑买’,可是一下子把整个汴京城七十二家正店的酒水自营权价格抬高了不少。”

“以后落在七十二家正店头上的酒水税费,恐怕会高上不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