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213)
苏轼细细想象了一下整个过程,觉得相当可行。
“远之,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主意,偏偏都还用得,是横渠先生教的吗?”
苏轼带着钦羡的眼光望着明远,心中同时在想象张载的儒者风范:毕竟这位横渠先生教出来的弟子,所思所想从来不落窠臼,这令苏轼对张载也平添几分景仰。
明远:这……
他当场被苏轼问住,愣了片刻才想起来解释:“是,确实与先生有些关系……”
一边想一边现编吧!
“我等弟子在横渠门下的时候,先生与师兄们时常考较弟子学问,便是这样,从易到难,一点一点增加难度。”
这是他回忆当初做“分班测试”时得到的灵感。
“弟子们若是懂得,便向先生举手示意。”
“随着题目越来越难,举手的人就越来越少。最后剩下的一两人,便是那次考较的‘魁首’。”
“先生考较,与官府扑买,多少也有些相似之处。于是刚才灵光一现,想到了这个主意。”
苏轼听这个解释合情合理,连连点头,称赞明远:“不愧是远之,能够举一化三。这件事且待我禀明府尹,再行广而告之吧。”
明远一听,便知这件事已经成了大半。
如果“扑买”改成公开举行,那么最不乐意的人会是谁?
当然是长庆楼的现主人叶鹏生。
叶俊生要参加扑买,肯定要公开露面的。到时叶家各房之间的矛盾少不了会摆在人前。
开封府倡议公开扑买,叶鹏生作为卖主,一定会大力反对。
但开封府显然认为公开扑买是一个好主意。没过多久,明远就得到了确定的消息,这次扑买会按照明远所说的方法进行。
明远甚至还因此从开封府那里赚了一点小钱,因为开封府为了吸引竞买者前来,在《汴梁日报》上做了广告。
这下可好,全汴京城都知道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的长庆楼要卖了。
但凡手中有点钱的,都对这桩转让正店的买卖生出兴趣。
然而一听底价,大部分人都望而却步了。
这桩买卖开封府给出的底价是十万贯,参加公开竞买的商户入场之前,要交一万贯的保证金。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在“扑买”中喊出了最高价,但最后却无力履约,这一万贯的保证金就贡献给开封府了。
这两个条件,筛去了绝大部分有意者,但却阻止不住全体汴京市民看热闹的热情。
而开封府也表现得从善如流,没有将这一场放在森严的大堂上举行,而是放在了丰乐楼上。并且放开旁观,设了三档座位——收,门,票!
这件事引得世人尽皆感慨:“开封府竟也有如此头脑,懂得些财货之道了!”
公开扑买那日,明远自然坐在那第一等的“雅座”中,悠闲自在地品尝着丰乐楼送上的汤茶药和美味茶食,望着依次进入“扑买”席位的竞买者。
衣着鲜亮,鬓边簪着一朵秋海棠的史尚,绝对是竞买者中最亮眼的一个。
在后排坐定之后,史尚便冲坐在雅座上的明远微微点头,同时举了举手中的牌子。
那牌子上写着“甲辰”,开封府下发的举牌,是将木板打磨成为类似笏板形状,上面写着天干地支作为编号。
明远冲史尚微微颔首,手中写着大食数字“1127”的折扇轻轻摇动。
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第89章 百万贯【加更】
由于《汴梁日报》的广泛宣传, 举行扑买的这天,丰乐楼外人山人海,都是想来看热闹的。
有那些心思机敏的商人, 知道开封府今次恐怕是在用扑买长庆楼的机会试水, 以后各种专营恐怕都会用这种公开扑买的法子。
所以但凡有几个钱的, 都买了票,进了丰乐楼,要仔仔细细地旁观整个“扑买”的全过程。
而没钱的百姓也多半聚在丰乐楼外, 虽然初秋小雨下得淅淅沥沥,贩卖食水的小商小贩、租马牵马的马行中人、打探消息的、纯看个热闹的……依旧在丰乐楼前穿梭来去。
人们在丰乐楼前的雨棚下快乐地交换起八卦。
“这长庆楼, 去年看它生意还行,怎么说转卖就要转卖了呢?”
“是啊, 不是听说城里有名的黄仙是常驻长庆楼的?”
“这位仁兄,这其中内情您就不知道了吧,是这么回事……”
聚在丰乐楼外的汴京市民们大谈特谈八卦的同时,丰乐楼里坐着的竞买者,大多有些紧张, 流露出如坐针毡的表情。
长庆楼的位置很好, 又是老牌名店, 不少商户都对它很感兴趣。
再加上开封府不愿放开酿酒权,想要在自营酒水这件营生上分一杯羹的,就只有眼下这唯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