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后宫升职专家(233)
人的记忆会出现偏差,总归是落在纸上更靠谱。
因而宫里来人宣他的时候,他还在伏案工作。
一看表,皇上居然晚上急召,想来是有要事,于是张廷玉立刻收拾着出发。
夫人正让厨下做好了桂花糖羹点心,刚亲自送来想让他吃一碗呢,就听说宫中急召,老爷已经随内监入宫去了。
其夫人姚氏只好将糖羹自己吃,边吃边对丫鬟道:“老爷是从先帝爷起就御前听差的,倒也没见如此没日没夜。”
丫鬟不懂外头事儿,只是奉承道:“可见老爷得万岁爷的器重!”
姚氏自己用完了点心:行吧,听说如今御前都备上了攒盒饭,各色冷盘茶点也都搁在南书房随意办公的大臣们吃用——起码不用担心他饿着了。
张廷玉并不饿,他坐在轿中,将皇上离京这小半月的事儿在脑中过了一遍。但这只是他的惯性,皇上骤然召见,多半不是为了询问他日常政事,否则今日下晌回宫后就可留下他细问。
而皇上却是在见过十三爷之后,就没再召旁人,直接给太后请安去了,想来是对他们还放心满意,不再当日垂问。
那这会子叫他必然另有旁事。皇上这性子,实在是急。
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有紧急军情。若是的话,是准噶尔?青海?藏地和硕特部?还是安南?
想到青海,张廷玉就想到现在在京里顶着虚官职,实则做无业游民的年羹尧。
张廷玉其实跟年羹尧一样,都是康熙爷先提拔起来的人。在康熙一朝就是崭露头角的人物了,与李卫田文镜等人不同,不是皇上亲手提拔的臣子。
所以张廷玉常用年羹尧来提醒自己:要做个谦恭懂事,一门心思做事的臣子。皇上是新君不假,但皇上登基时是三十五岁的新君,可不是五岁的新君。
先帝的为人比较广博深静,凡事都通一点,也十分讲究平衡。从儿子间的势力平衡以至于诸位皇子夺嫡的热闹就可知康熙帝权数炉火纯青。儿子们臣子们勾心斗角,皇上就看着他们演,甚至伸手调拨着他们演,平衡玩弄多于决断,朝上就显得一片歌舞升平。
但当今明显不同,他的性格在于强硬:做事时专精一点,他不常玩各种平衡的花式,更擅以力破巧,不给官员们虚与委蛇的时间,犯了错还想支吾一二那简直不可能。他的举动就直接在说:看,坟在那,给朕爬。
如今宅子离紫禁城是近,以至于张廷玉才发散了一会儿思维,就已经到了宫门口。
到了宫里,臣子是不能再坐轿子的,只能步行。
于是张廷玉快步往养心殿走去。
只是他走的再快,家离得再近。也不如今晚就正好宿在乾清宫西配殿的怡亲王近。
皇上跟怡亲王今日在回宫路上就已经谈讲了一路,但还有些话尚未说完就到了紫禁城。
皇上出了趟远门回宫第一要事当然是去给太后请安,之后又听说磁石事,放心不下往永和宫去了,便令人传话怡亲王夜里留在宫中。
此时正好了,怡亲王就成为第一个跟皇上探讨甘特图的人。
怡亲王奉召进养心殿后看皇上神采奕奕,竟无下午初见时外出后的疲惫之色,又见屋内无人,就不禁兄弟私下里玩笑道:“臣弟听闻,皇兄去见信嫔娘娘去了,果然之后神色大不一样哦。”
皇上一向是觉得十三弟哪哪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太优秀了,而且太谨小慎微了。
自己给他的优待他总是谦辞不受,显得生分了些。
所以十三爷亲近开玩笑的时候,皇上都很宽容,从不训斥不说,甚至很捧场,含笑拿笔指了指他道:“你过来,朕给你看样东西,保管你神色也不一样。”
大清财务部部长兼审计局局长,每日经手事千头万绪的怡亲王,在皇上给他指画了甘特图的用处后,果然立刻上心起来。
他眼睛也放亮了:“这图虽然粗疏,但十分简明。皇兄,若是咱们将朝中诸事化为这种图形,作为日常备记,只怕比满篇蝇头小字,条陈纪要简便!”
皇上颔首:“她宫中宫女太监的都识字不多,且没有极得用的。到了嫔位上,处处还要她自己操心。之前她的账目上就全是象形图,就是为了识字不多的宫人能看懂。”
“这些条框也是如此,为的是宫女们也能看懂,到了时辰可以提醒她行事。所以倒是简单明了,看过去清清爽爽的。”
“倒是咱们在朝上久了,文武都是熟谙文制之人,落于笔墨时不用典故都显得粗俗一般,许多时候反而累赘。”
真正有办事效率就好了,倒不用洋洋洒洒文辞精美一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