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203)
“曹家人带殿下去的,不过殿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晏殊把赵旸上午和他说的话,跟文彦博他们说了说。
文彦博他们听完后,心里便放心了不少,不过……
“曹家果然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他们见官家不会答应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把主意打到太子殿下身上,真是可恶。”
“曹家是太子殿下的外祖家,曹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绝不能让曹家他们的如意算盘成功。晏相,你平日里教导太子殿下时,要更加用心了,不能让他被曹家骗了。”
“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晏相心想他绝对不会让曹家他们的阴谋得逞。
赵旸去坤宁宫用午膳,宋仁宗也过来了。
他跟曹皇后他们说了下晏殊知道他昨日去禁卫军营一事,还说了下晏殊今天上午教了他什么。
“晏相他们一直反对收复燕云十六州,反对跟辽夏开战。”宋仁宗听了,心里一点也不意外,“你去禁卫军营,他们当然会紧张。”
有宋仁宗在,曹皇后没有说什么。
“我就是去看看,又没有做什么,他们干什么这么紧张。”赵旸觉得晏殊他们太惊弓之鸟。
“因为曹家。”宋仁宗深深地看了一眼曹皇后,没有避开她说,“曹家和石家,还有王家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曹皇后听到宋仁宗这话,眼睛都没有抬一下,低着头继续用她的膳。
“好吧。”赵旸这次去禁卫军营,一方面是看禁卫军营里将士的训练怎么样,另一方面就是试探文臣们的态度。果然,文臣们的态度没有让他失望。
宋仁宗刚想说什么赵旸抬手打断他:“爹爹,关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我们之前讨论过,不用再说了。”
“你啊……”
“我暂时不会去禁卫军营了。”文臣们的态度,他已经知道了。在他长大之前,他不会让文臣们知道他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
宋仁宗微微点头:“那就好。”
用完午膳,赵旸回东宫午睡了一会儿。一觉醒来,继续跟晏殊读书。
接下来的两日,晏殊一直在跟赵旸说颜渊篇和子路篇的内容,教导赵旸如何成为一名仁君。
第三日,宋仁宗带着赵旸和福康公主去了相国寺的后山放纸鸢。下午,他亲自带着赵旸去犁地。
犁地的时候,赵旸发现大宋现在使用的犁具不够锋利,不太好用,而且效率不太好。他得想办法改良下犁具。
第46章
前段时日, 宋仁宗下了一道旨意,让太学的学生每个月去田间体验民间疾苦,还让太学的学生和先生一起种地种田。
这道旨意下达后, 太学的学生和先生虽然很懵, 不明白官家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旨意, 但是圣旨是必须遵从的。再者,太学学生种田种地还要算在平时表现里,也就是后世说的学分。
太学的学生每个月一次私试,类似于后世的月考。每年一次公试, 两年一次舍试。每次考试的成绩也会算在表现里,也就是说考试也会算学分。
以前,太学学生的表现好不好, 完全看考试考得好不好。考得好会有奖赏, 考得不好, 自然有惩罚。
太学每个年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当然甲班是最好的班,丁班自然是最差的班。
每个月的私试,考得好学生能从差班进好班, 好班的学生也能掉到差班。如果一个学生, 一年十二次私试都考得非常差,并且一点进步都没有,就会被太学开除。这就导致, 太学里的竞争非常激烈。学生们要努力拼命读书, 不能有一丝的懈怠。
原来的太学只收七品官以上的子女,不收平民老百姓的子女。几年前, 范仲淹他们推出新政, 其中就一条新政是关于太学的。范仲淹下令改革太学, 开始招收平民老百姓的学生。不仅如此, 他还设置了考试淘汰制,就是前面说的好班的学生掉到差班。
赵旸一开始得知太学搞这种淘汰制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因为这个跟后世的淘汰制是一样,没想到在宋朝学生们都这么卷。对了,太学的学生除了学习经史子集,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当时,他深深地同情了一把太学的学生。
虽然太学教导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赵旸觉得还是太学教出来的学生不是书呆子,就是官迷,而且太过高高在上,对民间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他才会让太学的学生去体验民间疾苦。
他日后想要的官员,是能了解民间疾苦,对种田种地也非常了解。因为只有这样,官员们才能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做事。
太学的学生对于这个安排是十分反对的。一是,他们觉得自己平时读书都非常忙,都没有闲暇的时间出去玩,哪里有时间去体验民间疾苦。二是,他们觉得自己是读书人,怎么能像农民一样去种田种地。